书书屋 - 耽美小说 - 三国之酒香萦梦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4

分卷阅读134

    啊!”

    一声惨叫,小太监被砍倒,鲜血“噗”地迸溅在光滑的砖地上。

    空气中血腥味飘散起来,带着杀戮与权谋的味道,带着极致的残忍。

    皇后听到声音,知道不妙,顾不得刚放下的头发,也来不及重新梳理,人直往夹墙里藏。

    华歆看看郗虑,见他没有什么动手意思,冷笑一声,暗想:都到了这个地步,还首鼠两端,丞相日后岂会重用?

    他不再理会郗虑,自己行动,大步向前,让人砸开宫门,端的是嚣张跋扈!

    皇后躲在夹墙中,可宫阙森然,地方宽广,却哪里又有安全的地方?

    皇后的婢女被抓,被杀,被打,终于有几个扛不住了,瑟瑟发抖的指出皇后在夹墙内。

    华歆毫不犹豫,冷酷的叫人破墙而入,残忍的一把抓着伏后的头发拖了出来……

    郗虑回到外殿,和天子两相沉默。

    殿外各种喧闹声、惊叫声、兵器的碰撞声不绝于耳……

    一阵喧闹过后,皇后被押着经过天子身边,光着脚,披头散发,华服锦袍更衬的其样子,狼狈万分,皇后突然拉住天子的手,她哭声凄厉:“不能复相活邪?”

    (难道真的不能活命了吗?潜台词:你就没办法救救我了吗?)

    皇后紧紧的抓着刘协的手,眸中悲色一片,华服上精心绣制的凤凰也凌乱暗淡……

    天子闭了闭眼,凄惨一笑,这是他结发妻子,大汉的皇后,但他却无能为力。

    “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

    他回头对郗虑说:“郗公,天下宁有是邪!”(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情吗?)

    郗虑没有回答,他也不能回答!

    华歆带着人扬长而去,残留着皇后的哀鸣还在天子耳边萦绕,久久不绝……

    作者有话要说:

    随便说说:看见网友的一篇帖子,说荀攸是被伏皇后密谋害死的,虽然脑洞有点大,但细细推敲居然发现还挺有逻辑的。

    翻看历史的时间记录,首先是荀攸当了魏尚书令,然后是曹操志得意满带着荀攸出兵,走到半路上,荀攸突发急症,病故?然后曹操仗也不打了,直接回朝,接着就是手段酷烈的杀了伏皇后,由这些边边角角可以看出那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激烈。

    网友的观点有三种可能,1汉室逼荀攸谋杀曹操,荀攸不愿,自杀。(个人觉得这位曾密谋行刺董卓的强人,不该这么软弱)pass;

    2.汉室因为荀攸当了曹操的尚书令,心有不满,故意害死他;(个人观点,害死他还不如直接毒死曹操来的爽快。)

    3.结合曹操想起他就哭的情景, 会不会汉室想毒死曹操,结果不小心毒死了荀攸。(这个有可能!)

    第121章 5-29血雨漫漫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天气渐热,许都的丞相府几树石榴开得如火如荼,一阵风过,吹得满树繁花烈烈如焚,几乎烧红了半院空庭。

    外面的街口,鲜血也是染红半边…

    未几时,皇帝的伏皇后被废,罪名:“阴怀妒害,苞藏祸心”!

    对外的理由是:董承父女因衣带诏被诛,伏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辞甚丑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时至今日,事乃露泄。

    大意是:皇后在很多年写了一封信给她的父亲伏完,想秘密谋害曹操,到现在事情被发现了。

    小狐狸看了诏书,无语。

    不得不说,曹操这个理由编的实在太不靠谱了!

    还有这个罪名也……太实诚了吧!

    问题是就算是皇后这么干了,你这么说,能有人信吗?

    好歹做个套,伪造点证据啥的,模仿皇后笔迹随便写点什么,再找点证人诬告啊!

    哪能这么硬来呢?

    难怪后世被人泼脏水……

    小狐狸想想也不去纠结了,反正曹操的以后的名声总归是逃不了一个汉贼,再多一点坏的也无所谓了。

    许都皇宫的庭院内,层层叠叠的树叶深处,新蝉的鸣声时起时歇,夏日晴暖的阳光照进大殿内,卷起碎金似的微尘,一丝丝落在天子的身上,明媚的阳光照的暖身体,却照不进天子内心,那种从心灵深处蔓生的凉意,丝丝缕缕,无处不在。

    “陛下!”一声低沉的呼唤传来,来人却是曹操,他一身赤黑的锦袍,提剑着履,漫步走进来,他的神色看不出一点端倪,仿佛平静的湖面,波澜未惊。

    “许久未见曹公进宫了!”天子冷冷的看着曹操,比之前多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曹操,现在这个让他心怀恐惧的男人已经有了一丝老去的痕迹,那梳得一丝不乱的头发上也有了点点雪霜的痕迹。

    “是啊,臣与陛下有时不过近在咫尺,却总不相见……陛下,可知为什么?”

    许是当够了傀儡被憋闷坏了,天子也顾不得会不会激怒曹操,冷冷的讥讽说:“难道不是心虚么,无法面对汉室的江山社稷……”

    “确实是心虚,可惜不是对汉室的……”曹操感叹一声:“臣年少时,也曾忠心一片,以匡扶汉室、救黎民于水火为己任,是以臣不畏强权,不顾前程杖杀了权臣的叔叔;是以臣在陈留起兵,招天下英雄共伐董卓;是以在诸侯沉湎于争权夺利,臣劝阻无效,不顾一切独自追击董卓;天子下诏,也是臣第一个赶去勤王……如今想来却是如此的可笑!”

    曹操哈哈大笑,带着丝丝悲凉:“臣是愧对,愧对的是臣多年的理想,后悔的也是多年的理想……更愧对那些曾为了理想牺牲的人!”

    是什么时候开始理想不再是理想,而成了套在身上的枷锁呢?

    之前不过是有些潜移默行。

    正真的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从建安十三年奉孝险些丧命的那时候开始,在那之后,他再也不是从前的曹孟德了,从此后,所谓的匡扶汉室,扶大厦于将倾就彻底的从他的理想中删除了!

    是以他废三公,自立丞相,大权独揽!

    当时的文若也一定看出来了吧!

    甚至于隐隐的觉察出曹操对天子的暗藏的深深恨意。

    所以在董承的事情,文若虽有微词却还是坚定的站在曹操这一边的,可到了赤壁,他的态度就变了!

    悲凉的笑声渐渐停止了,接下来的话却更是冰凉入骨:“臣以为陛下和皇后年少夫妻,相依相伴,也曾共度患难,多少也有些真情?皇后突然被抓,我以为陛下或惊怒,或愤慨,或悲伤,或疯魔,现在看来陛下居然还颇为冷静,是否早知会有这一日呢?还是陛下天生冷情冷性?”

    又接着说:“亦或是陛下眼里只有汉室的千秋基业,别的什么都可以舍弃?”

    曹操冰冷的目光直盯天子,天子脸色惨白,嘴唇发抖,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曹操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