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言情小说 - 晚蝉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4

分卷阅读104

    顾王氏吃了两口茶,气息渐渐平稳下来,心里却琢磨道:不知让红菱查的那件事如何了。若是不能将那孩子先行找出来,这把柄捏在桐香手里,我却奈何她不得。转念又道:前回我虽将话说的不清不楚,但依着姜氏的聪明才智,查到最后岂有不明白的?这般岂不是驱走了狼又迎来了虎?我这桩丑事,到底是要人知道的。

    然而思来想去,顾王氏却始终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来。

    她暗叹了一口气:红菱这孩子眼看着倒是孝顺,又是长孙媳妇。虽则长孙已然不在了,到底是自己的人,该当不会如李桐香那般两面三刀。

    她心中虽这般想着,却也着实的不踏实,但事到如今她又能如何。除了深恨当年一时的糊涂荒唐,也再无补救之策。

    顾王氏到底是年老之人,想了这些前尘旧事,只觉得疲惫不堪,一脸倦容,让春燕扶着,到里屋躺下了。

    这日到了傍晚时分,西方天际忽然飘来几朵阴云,天上便落了几点雨。

    院中起了些风,倒生出了些凉意。

    夜间掌灯时分,姜红菱浴身已毕,便在床上歇下了。看着桌上灯烛遥遥,青灯照壁,暗影重重,冷雨敲窗,她不禁身上微微起了些寒意,便将丝绸被子裹紧了身子。

    不知不觉,她便念起了顾思杳,想起了白日间两人在怡然居中的风流荒唐。

    顾思杳那宽阔胸膛,强健有力的臂膀,将她强拥入怀的滋味,再度涌上心头。在他怀中,被他火热的身躯紧裹着,该是不会觉得冷了。

    两人白日虽不曾成事,但那样亲密之事,却也该是夫妻之间才能做的罢?

    她,似是上了顾思杳的当了呢。

    想至此处,姜红菱心里有些嗔怨,却又有几分甜意。虽说是顾思杳哄了她,她却也不是不情愿的。

    默默思念着他,想起白日里他汗湿的俊脸,紧蹙的剑眉,深邃的眼眸,以及手心之中羞到不能言说的炙热硬物。姜红菱只觉的一阵酥麻顺着背脊爬了上来,从未经历过的奇怪感觉,蔓延到四肢百骸,小腹之中仿佛点燃了一团火焰,燎的她口干舌燥。

    她嘤咛了一声,翻了个身,檀口细细呢喃着:“二爷……”

    秀美的柔荑在身上四处揉捏,似乎这样能缓解那无力抵挡的怪异感觉。

    朦朦胧胧之中,她仿佛看见了顾思杳那张俊美无俦的脸,暗哑的嗓音在耳畔低呼着自己的名字,粗重湿热的呼吸吐在了自己的脸颊两侧。

    甜美的幻境,令她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是梦是醒。

    不知过了几许时候,姜红菱猛然惊醒过来,只见房中灯火昏暗,一室寂然,却哪里有顾思杳的影子?

    她不觉轻叹了口气,心中颇有几分落寞,盯着头顶的薄纱帐幔,她不知适才的事情到底算什么,只觉得身子倦乏的厉害,腰肢亦有几分酸软。躺了一会儿,睡意来袭,便沉入了梦乡。

    闲日无事,除却侯府每日不断的琐碎人事,再无别事发生。

    这般过得几日,这日午后,姜红菱午睡起来,正在次间内炕上坐着看账,如锦忽从外头带了个女人进来。

    如锦进来,轻步上前,向她低声道:“奶奶,这是西府那边打发过来的。说是日后随四姑娘上学,贴身服侍四姑娘的,先过来与奶奶瞧瞧。”

    姜红菱闻言,将手中账册放下,抬眼将这妇人打量了一番。

    却见这妇人不过三十年纪,生的五短身材,一张圆脸,头上挽着个螺髻。发髻上戴着一朵白花,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玉色缎子比甲,便知也是个寡妇。

    姜红菱将这妇人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见她垂首不言,两手放在身前,倒是一副恭敬老实的模样,不觉一笑,问道:“嫂子如何称呼?今年青春几何?是一向便跟着四姑娘的么?”

    那妇人连忙回道:“不敢当,小妇人夫家姓王,大奶奶只叫我一声王三家的就是了。小的今年三十岁,一向只在西府里做些杂事。去岁不幸,丈夫过世。近来二爷说起四姑娘要过来入学读书,身边没有个妥帖的人服侍,便叫我跟四姑娘过来。今儿便是先打发我来拜见奶奶。”

    姜红菱听在耳中,便知这就是顾思杳新派下的人手了。

    她心想这倒合适,顾妩往来侯府读书,身边少不得要带几个贴身的仆婢。这样的人捎信儿,是再稳妥不过的了。

    她正想着,王三媳妇忽然说道:“二爷吩咐,四姑娘有些私密事需得同奶奶说明。只因关系着四姑娘,还请奶奶叫这几位姐姐先出去。”

    姜红菱微微愕然,旋即明白过来,便向如锦微微颔首。

    如锦得了吩咐,垂首退了出去,将房门也掩上了。

    那王三媳妇上前一步,压低了声响:“小的来替二爷传话给奶奶,前回奶奶叫二爷查的事情,二爷已查明白了。”说着,便将顾思杳所查始末,向姜红菱说了个明白。

    这妇人虽是微末出身,口齿却倒伶俐,说话调理分明。所言之事纵然曲折,倒也说的明明白白。

    姜红菱听在耳中,心底却着实吃了一惊。

    依着这妇人的言语,原来先前那顾王氏所说的所谓老家亲戚侄女儿,竟是她的私生女儿!

    第67章

    那妇人上前, 低声将顾思杳所查探之事,细细的向姜红菱讲述了一番。

    据那妇人说起, 那户李姓人家这二十多年来倒没有换地方, 依旧住在东四街牌楼底下,照旧做着磨豆腐的行当。倒是他的邻里街坊, 换了几户,查访起来颇为不易。这等事情, 也不好就大喇喇的上门去问, 为查明白,还颇费了一番手脚。

    原来那李姓人家当年也是夫妇二人, 多年无子。忽然一日, 这家中便多了个襁褓中的女儿。这户人家对人说起, 只说是从乡下老家那儿抱来的。然而左邻右舍见那院中晾晒的孩子衣裳, 却尽是上好的丝绸布匹所做,绝非这户人家有力置办。且每月初一十五,必有一名靓妆丽服的女子前来送些钱物。时日稍久, 周遭邻舍便猜是哪个大户人家出了丑事,舍不得孩子枉死,这才寄养在这里。然而世风日下,人没些好处, 自也不肯多管闲事。何况看那来访的女子, 衣衫华贵,不似寻常人家,也无人敢去多嘴。

    那对李姓夫妇因着多年无出, 平白得了个女儿,又有人白给衣食银钱,便如天上掉下了个凤凰,捧在手心,如珍似宝。那姑娘在这户人家长到一十六岁,被养父母做主,嫁给了城中一首饰匠人为妻。那姑娘倒是命薄,生下女儿不到半年就撒手人寰。那匠人独自抚养女儿,至女儿八岁上,也一病没了。

    这对夫妻遗下的女儿,却并没回至外祖家中,而是被人领了去。

    那李姓人家后来也生下了个儿子,便对这个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