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言情小说 - 莺莺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4

分卷阅读114

    最后是方婆子的三个孩子带着方婆子和自家早死的爹留下的一点钱,在众多宗族亲戚家讨生活。

    大约就是这家吃一顿那家吃一顿,吃百家饭长大就是了。过的当然不好,不过总算没有饿死。

    一开始方婆子还会挂念自己在张家的儿女,偶尔托人捎东西去乡下。但是时候长了,在赵家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地出生,她有多少关爱也渐渐淡了。转而把所有的关爱都放在赵家这边的几个孩子,一转眼已经十几二十年没有联络过了。

    这样看来方婆子绝对不是一个绝好的娘,不过赵莺莺没办法苛责自己的祖母——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人,养活几个孩子已经极不容易了。至于说前头留在乡下宗族里的孩子,不是不想,而是想不起,不敢想,想了也没用。

    难道想了就可以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吗?难道想了就有钱可以供养吗?都不可以,所以索性别想了。然后一晃许多年没见。

    而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些许多年没有联络的人为什么会上门?赵莺莺估计是有了难处,而且是天大的难处。

    赵莺莺猜的不错,来的两个大人,方婆子真正的长子张牛河真正的长女张大姑就在和方婆子道:“娘,您是没看见,老家那边可是真的难!这些年来我们从来没上过门,如果不是真的过不下去今天又何至于?”

    去岁年景不大好这件事方婆子是知道的,因为那段日子扬州的米价上涨了不少,许多人家还囤粮防范两家大涨来着。不过最后粮价也没有涨到骇人的地步,因为灾害并不太大,再加上后来运来了安南那边的米粮十分充足,立刻缓解了危机。

    但是这件事在农家却是伤到了本里,至少张家兄妹三家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当时这种影响并没有发作下来,只不过比平常省吃俭用一些而已。但到了今年三四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这种影响就显现出来了。

    青黄不接,指的是三四月间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了。这段时日从来都是农家最难的时候,今年对于张家三兄妹家却是难上加难。眼瞅着四周能借粮的人家都借遍了,再也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听到了一个来自扬州城里的消息。

    “你们还忙着借什么粮!”有从城里卖力气做活回来的人对张家兄妹笑道:“我在扬州见到你们娘了,她如今也当上‘太太’了!我亲眼看见几个布庄的小伙计这么叫她。后来去问布庄的伙计,他说他们老板和‘赵太太’家的老三有生意往来。”

    “你们说说看,这是不是发达了?和布庄老板平起平坐生意往来,那一定也是一个老板。有这样的老板当弟弟,你们上门打秋风,哭一哭求一求的,好意思不表示表示?”

    这话听的赵家兄妹意动,早些年的时候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去找在扬州城里生活的亲娘。只不过听说她的生活也不好,就歇了这份心思了。谁都知道那是一张干帕子拧不出水来,那又何必下力气呢。

    却没有想到,早就不抱希望的亲戚这时候忽然给他们一个惊喜。三兄妹一齐商量起来,望着各自家徒四壁的茅草屋,又摸摸瘪了的肚子,最终一致决定到扬州城里打秋风再说。

    兄妹三个是老大张牛、小妹张大姑来带着张虎一个最小的女孩子来到扬州,至于老二张虎他就留在家里照顾张牛一家和自家的妇孺,免得家里没个话事人,失了主心骨。

    刚进扬州的时候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往那边走,唯一知道的是自家亲娘家住太平巷子。打听了又打听这才寻摸到这里,这时候他们已经在扬州城里耽搁了两天了。

    带来的最后一点儿干粮早就吃完了,晚上没钱住店,都是桥洞底下应付过算了。这时候真是又脏又渴又累又饿,哪怕是不认识的人的饭食也敢上手了,何况是亲娘家的——总不能送几个亲生儿女去见官吧?

    一开始说的好好的母子母女抱头痛哭,张牛张大姑还把个八九岁的小姑娘拉出来给方婆子看:“娘,二哥要守着家里没办法来看您,这是他小闺女张秀秀,带她来看您就像是二哥来看您一样。”

    小姑娘很有一些机灵劲儿,立刻给方婆子磕头:“奶!爹在家可想您了,一直说没办法给您尽孝,这一次他来不了只能让我来,来的时候他一直在村口掉眼泪!”

    方婆子哪里听的这种话,立刻哭了起来。

    张大姑开始还觉得一切都好,便笑着问道:“我那三个弟弟在哪里?我倒是听说他们发达了,本来不好意思见他们的。后来一想,娘的好品性教出来的弟弟一定个顶个的不差,定然不会嫌弃我们这些穷亲。”

    本来方婆子正伤心落泪来着,听到张大姑说这个,忽然就明白了一些什么。静默了一会儿才接着道:“你三个弟弟早就分家了,你大弟弟和二弟弟住在前面一所小院。我随你们三弟弟,如今就住在这里。你们三弟弟刚刚饭桌上是见过的,至于大弟弟二弟弟,真想见,我引你们去就是了。”

    张牛和张大姑带着张秀秀跟着方婆子走了一圈,算是把这边赵家人给认全了。但是越走越心凉,之前传消息的人说的好花好叶的,只把赵家这边夸成了真正的富贵人家。他们来了之后才晓得,差着好远呢!

    老大老二那边就不说了,房子住的比他们乡下人还逼仄。也就是用上了砖瓦,这才显得是城里人家。至于吃穿之类,是比乡下地方强一些,但看光景一望便知,都是手头紧的人家。连说殷实也难,更不要说富贵了。

    只有老三家强一点,确实开着一个雇人的染坊。家里住着一个大院子,家里人穿的似乎也好一些,但是这离着富贵不也差很远?

    但是没有办法了,死马当做活马医。眼前能够指望的也只有这老三家了,于是张牛和张大姑便又跟着方婆子回到了赵吉家的小三进院子。

    这一回他们开始说些实在的。

    “娘也知道,这时候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和大哥二哥家咬着牙省出口粮做种子,毕竟种子耽搁不得。但是到收成之前的口粮就犯难了,我和大哥二哥都是管人去借的。可是周围的乡里乡亲都是一样的遭难,一样的穷苦,谁家能接济谁家。没办法了,现在也只能厚着脸皮来找娘。”

    “......知道这不应该,这么大的人了,但是难啊,真难啊。若是不来找娘,家里就只有三条路。一条是饿死,另外一条是借高利贷,把眼前的难关渡过再说,最后一条是卖地。”

    说一条方婆子就摇头一次,她是农村姑娘出身,当然知道这些事。饿死那是万万不能的,至于说借高利贷,那玩意儿则是饿死也不能借。到后头利滚利,生生得被这个逼死!

    卖地也是不成的,乡下普通人家积攒土地不易,不知道怎么干活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