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7
哪怕那个外男是女儿的未婚夫婿,但这事总还是有些不妥的。 姜氏也是拿沈熙没办法。 徐玉见连忙朝着姜氏点头,“母亲,您就放心吧,女儿定不会叫他再做这种叫人发笑的事的。” 姜氏原本还正无奈呢,听到这里,便似笑非笑地看了徐玉见一眼。 无他,徐玉见在说着这番话的时候,实在太过笃定了。 姜氏原本还想着用尽可能多的嫁妆让徐玉见将来不用在夫家觉得低人一等,但因为徐玉见的之分笃定,她的心里不知道怎么就定了下来。 第248章 徐玉见当着姜氏的面就写了一封信,然后唤了锦年送到外院给元宵。 暂且不提这封信到了沈熙手里之后,他会不会如徐玉见所说的那样,再不往徐家送这些东西了,姜氏看着徐玉见写完信让锦年送走,突然就轻轻叹了一口气。 徐玉见回头,略带关切地道:“母亲,好端端的如何就叹起气来了?是身子哪里不舒坦吗?” 想着姜氏这些日子为了替她准备嫁妆可是忙坏了,徐玉见便又紧张起来,当即就要唤了丫鬟去请大夫。 没等她开口,姜氏就阻止了她,“恬姐儿,母亲没事,就是想着这才一转眼,你眼看着也就要出嫁了,一时之间有些不舍……” 从前徐玉初出嫁之后,因为还有徐玉见这个小女儿在身边,姜氏好歹心里还有寄托,是以倒也没有太过感慨,但现在想到小女儿明年也要出嫁了,她却再也压不下心头的不舍了。 徐玉见闻言眼里一柔,然后轻轻靠在了姜氏的肩头。 她知道,这是做母亲的对女儿的不舍,不是任何劝解能缓解得了的,是以干脆也就不出言安慰,只这般静静倚着姜氏也就好了。 屋里于是安静下来。 许久之后,姜氏才深吸一口气,摇头道:“瞧我,恬姐儿你有了好归宿,这是好事,母亲应该高兴才是……” 说着“高兴”,但眼中的不舍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压得下的。 徐玉见抱着姜氏胳膊的手又下意识的紧了紧。 又过了一会儿,见姜氏恢复了平时的模样,徐玉见却又想起另外一件事了。 “母亲,”她看向姜氏,“女儿知道母亲是担心我嫁过去之后受委屈,所以可着劲儿的想替女儿多备些嫁妆,但母亲大可不必如此,按着姐姐当初出嫁时的嫁妆备着也就行了……” 事实上,徐玉初出嫁之时嫁妆就极为丰厚了。 姜氏本就是个疼女儿的,自然不会在嫁妆上委屈了徐玉初,所以当初徐玉初出嫁之时,可谓是十里红妆了。 姜氏从来都不是会厚此薄彼的人,所以她当初替徐玉初备了多少嫁妆,就绝不会少了徐玉见的。 甚至,因为考虑到徐玉见将来会嫁去端郡王府,姜氏还决定在当初徐玉初的嫁妆基础上,再替徐玉见加上几成。 徐玉见所说的,就是这件事了。 她倒不是担心徐玉初会不会因为她的嫁妆多些就与她生了嫌隙,徐玉初从不是这般计较之人,徐玉见甚至能想到,徐玉初只有赞成姜氏的做法的。 不过…… 徐玉初不在意,却不代表别人不会注意。 这年头,女子的嫁妆多寡本就极易引起旁人的侧目,若是将来叫人看出徐玉见的嫁妆比做姐姐的还要丰厚一些,谁知道还会嚼出什么样的舌根呢。 徐玉见可不想让徐玉初被人如此议论。 姜氏却道:“恬姐儿,你放心,你姐姐那里母亲已经知会过了,初姐儿不会有意见的……” 徐玉见摇头,“母亲,我当然知道姐姐不会有意见,可难保外人会不会因此事而说闲话,姐姐如今已经出嫁,这些事难不沾当然是不沾为好。” 姜氏默然。 她先前只想着要让徐玉见将来能在婆家挺直腰板,别的倒是没有考虑太多,现在听徐玉见这样一说,倒也确实有些不妥。 好一会儿之后,姜氏才轻轻吁了一口气,“恬姐儿,还是你考虑得周全。” 如此,姜氏原本的念头倒是就此作罢了。 不过…… 就算是同样抬数的嫁妆,也有那只是外表光鲜充门面的,以及表面不显实则内里实惠的,嗯,她得再好好琢磨琢磨。 …… 自徐玉见写了信让元宵带回去之后,沈熙倒也真的从此就老实下来了,再没往徐家送过东西来。 这让姜氏松了口气。 却不知,沈熙可一点也没停止过四处搜罗好东西的举动。 在他想来,就算现在不能都给他的小媳妇送过去,等到将来她嫁过来,也能都送到她跟前去。 想想那样的场景,沈熙心里就美得乐滋滋的。 而徐玉见,这之后除了每日里仍去覃先生那里,就是陪着姜氏和老太太说说话,偶尔还在绣娘们正在赶制的吉服上绣上两针…… 这日子过得倒也极为悠然。 时间很快就迈入了十一月。 近几日,长房孙氏脸上时时都洋溢着淡淡的喜气,很明显是有什么好事。 至于是什么好事…… “……是为了你三哥的婚事。”姜氏道。 徐玉见的三哥徐承智,是孙氏的幼子,也是长房的嫡次子,侯府的三少爷。 徐承智今年十八,也确实到了该考虑婚配的年龄了,孙氏会替徐承智张罗婚事也并不奇怪。 徐玉见是有些高兴的。 前面几世,因为侯府的败落,后面成亲的徐家子弟婚事都并不顺心,徐承智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侯府的处境与前面几世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又有孙氏操持着,那么,徐承智的亲事也定会好出前面几世许多倍,是吗? 徐玉见当然是这样希望的。 她有些好奇,“母亲,大伯母看上哪家的小姐了?” 孙氏无论是出嫁前还是出嫁后都生活顺遂,是以是有些眼高于顶的,能让她看中,又将自己的喜意如此外放的,想也知道那家的千金是极得孙氏的看中了。 姜氏听到这里,却是顿了一顿,“是钱家的姑娘。” 钱家? 徐玉见先是一怔,然后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