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在线阅读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46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46节

    “这个过程才让物质发生了磁化反应。”

    “磁化反应也是存在上限的,这主要受到电子运行轨道影响,跳转,并不是平移……”

    研究的后续内容说明的是物质磁化反应存在上限。

    比如,某种物质受到强度为5的湮灭力作用,所发生的磁化反应,和受到强度为6,所发生的磁化反应强度是相同的。

    但是,当湮灭力强度超越一个上限值,物质受到的磁化反应又会进行下一步的跳转,也许一下子就翻了几倍。

    “任何物质在强湮灭力作用下,发生的磁化反应强度并不是连续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跳转波动。”

    “某些区域会逐渐增加,某些区域会放空,某些区域则会固定不变。”

    “这和物质基础的原子组成、电子分布有关。”

    在说明了基础的理论后,王浩给了众人一段时间消化,还回答了几个提问。

    他随后就进入到主体内容,“所以,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大量的数据,针对很多物质的磁化反应,已经不同强度叠加力场效应,都要特别做实验研究。”

    “当有了足够多的数据,就可以以此进行分析。”

    “这对于强湮灭力对于物质作用的解析至关重要。”

    当王浩正认真说着的时候,台下很多团队都已经反应过来。

    叠加力场边缘效应,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理解为‘强湮灭力对于物质的作用’。

    这种研究肯定需要大量的数据。

    如果能参与合作研究,第一时间查看分析数据,肯定能从数据中得到很多的成果。

    就像是粒子对撞实验,拿到第一手的数据,第一手进行数据分析,就能够轻易得到很多成果,发表很多影响力重大的论文。

    这也是粒子对撞实验,吸引很多物理学家参与的原因。

    虽然粒子对撞实验的数据也是对外公开的,但公开也只是对于参与方公开,其他人是没有权限进行查看的。

    哪怕后续其他人能够查看到数据,但因为相关数据已经被分析过好几遍,也很难再分析出新内容了。

    现在的研究并不是大型的粒子对撞实验,他们不需要到实验现场参与研究,也不需要付出高额的投入,只是进行同样的实验,并互相共享数据成果,参与其中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好多团队的负责人、代表,听着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王浩不止是公开了一个成果,还帮着他们找了一个,肯定能有成果的研究方向。

    ……

    王浩的报告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等报告结束以后,好多团队负责人当即表示会参与到叠加力场边缘效应的合作研究中。

    之后他们就开始讨论合作方式,包括建立一个共享数据的平台,包括实验内容相关的分配。

    因为实验数据需求很高,再考虑到各个研究团队的技术水平不同,实验工作分配也是个令人头疼的工作。

    这方面,就需要详细的去谈了。

    不管怎么说,其他团队都确定参与合作研究,会议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王浩的收获也非常大,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其他团队参与合作研究,就会让研究速度加快,也能够获得大量的数据。

    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

    另外,就是菲利普-罗雷尔有关高磁场影响反重力场的消息,所带来的灵感收获了。

    王浩也找到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团队的收获也不少,他们得到了两个重磅实验信息,并确定参与一个,未来肯定能有成果的合作研究。

    菲利普-罗雷尔团队的实验发现,也引起了其他团队的兴趣,但他们也只是有兴趣而已。

    因为他们知道复刻实验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想要真正参与到研究中,就必须要和罗雷尔团队合作,但让罗雷尔团队免费共享实验细节,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时候,一定会付出代价。

    相比来说,参与王浩提出的合作研究,不止不需要付出什么,还肯定会有成果,任何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菲利普-罗雷尔就变得没什么号召力可言了。

    整个会议过程中,唯一没有收获的就是菲利普-罗雷尔了,因为没有其他团队明确表示参与他们的研究。

    另外,王浩和林文基所公布的叠加力场边缘对于物质的磁化效应,他来参会之前就已经知道了。

    最终菲利普-罗雷尔还不得不明确表示会参与合作研究。

    他没有选择。

    当其他团队都参与合作研究的时候,只有他们团队不参与肯定就会落后。

    菲利普-罗雷尔最终只能苦叹一声,“还是没做好准备啊!”

    “如果我们也能研究出基础理论,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就能号召其他团队一起参与……”

    “但是,能找到正确的方向,甚至还弄懂基础理论,也不是我能做到的啊!”

    菲利普-罗雷尔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是标准的实验物理学家,反重力相关的理论研究,则需要湮灭理论的学者,最少也要量子物理的专家。

    他,可做不了。

    ……

    一周后。

    《自然》杂志主刊发布了反重力研究的两则快讯报道。

    第一条消息是,“种花家的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以及高磁物理国家实验室,共同发布了反重力研究的新进展。”

    “在反重力叠加力场的研究中,两个实验团队均发现叠加力场边缘,会让物质产生磁化反应……”

    “对此,王浩教授解析了理论机制,认为叠加力场边缘和强湮灭力相关……”

    第二条消息是,“第一次反重力国际会议在种花家津开市举行,国际十八个反重力研究团队代表参与了会议,并确定携手研究强湮灭力对物质效应……”

    在快讯新闻下方,还有一些针对反重力团队负责人的采访。

    王浩:“强湮灭力代表全新的物理方向。强湮灭力场的研究,会让人类科技取得质的飞跃……”

    林文基:“叠加力场边缘效应,和强湮灭力直接相关。在新的物理领域,我们一起进行合作研究,会大大加快人类对于新物理的了解。”

    斯波尔登:“强湮灭力代表新的物理方向,我们非常期待……”

    本-扎克:“我从来没想过,反重力技术也能合作研究,但针对全新的物理体系……”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三号教学楼,二层教室。

    帕森斯正在进行湮灭理论公开课,他依旧是原来的特色,基础的讲解完成后,就宣扬起自己的理论,“暗物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

    “暗物质和希格斯场直接相关,我们后续的研究,需要探索希格斯力场和暗物质的关系。”

    “这样就能够把湮灭理论,和量子物理关联在一起,为粒子标准模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在讲解的中途,有学生举手提问,“帕森斯教授,你怎么看待王浩的强湮灭力理论?”

    帕森斯立刻摇头。

    “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意义。我承认,王浩的强湮灭力影响粒子性态的理论,确实能补足暗物质在天文物理中的作用,但是,强湮灭力终究只是假设。”

    “我非常确定,强湮灭力根本不存在!”

    他的话音铿锵有力,表现出心底无比强烈的信心,但却发现好多学生议论纷纷,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向他。

    帕森斯看懂了。

    那种眼神已经不仅仅是质疑,甚至可以说是‘嘲讽’,都有些看笑话的意思。

    帕森斯有些不明所以,直到有个学生给他看了一则报道。

    那是《自然》杂志新一期内容,上面说国际上十八个反重力实验团队,共同参与叠加力场边缘效应的合作研究。

    重要的是……

    好多的顶级物理学家,站出来肯定叠加力场边缘效应,和强湮灭力存在直接关系。

    强湮灭力不存在?

    国际上好多顶级实验团队,都已经开始通过实验研究强湮灭力了,竟然还说强湮灭力不存在?

    学生们会信谁,根本就不用怀疑。

    帕森斯顿时慌了。

    面对一众嘲讽的眼神,他站在讲台上无所适从,干脆抱着书本直接离开了。

    教室里则留下一片热烘烘的讨论,“他的研究果然是错的!”

    “我一直都相信王浩,不相信他,就他那个水平,还和王浩打擂台?”

    “我早就听说了,之所以好多人支持他,只是因为他是阿迈瑞肯人,并不是说他的研究有多厉害。”

    “上次林文基教授就说了,他就是个骗子,研究都是拼凑出来的。”

    “我估计,不少顶尖学者也看的出来,他们只是不想理会而已……”

    第三百零三章 这个飞行装置,搭上电池就可以直接起飞了!

    《自然》杂志发布的内容,成为了国际科研关注的焦点。

    国际上的反重力实验团队也就只有二十几个,十八个反重力实验团队,携手研究叠加力场边缘效应问题,是规模相当庞大的科研合作。

    可以说,有实力的团队全部参与其中。

    这足以说明问题了。

    比如,很多学者关心的问题,强湮灭力是否真实存在?

    虽然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叠加力场边缘效应和强湮灭力直接相关,但最少反重力的实验团队都相信了两者直接相关,并携手进行合作研究。

    王浩做的叠加力场边缘效应原理的报告,被现场绝大部分学者所认可,他们也都相信强湮灭力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