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在线阅读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82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82节

    “如果复杂构造的微观形态都是空间对称图形,那么向上所形成的交流重力场,不就成了特殊情况?”

    “换句话说,覆盖设备本身的横向场力,才是最正常、最标准的场力?”

    王浩思考着顿时豁然开朗,他忽然明白为什么横向场力,第一次出现的强度就会有那么高了。

    微观形态是空间对称构造,作用于导体本身产生的横向场力,才是正常的场力。

    向上或者向下所形成的场力,则是特殊状态下的场力,也可能是特殊构造的场力转移。

    转移,自然自然有‘损耗’,场力就会变小一些。

    “原来是这样……”

    王浩顿时明白过来,于此同时,系统任务有了提示——

    【任务四,灵感值+5!】

    ……

    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还是针对微观形态、交流重力场的进一步理解,确实是令人感到高兴。

    王浩也很希望继续研究下去,只可惜他不得不停下来了。

    他去了首都。

    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终选表决会即将开始,王浩肯定是要去参加终选表决会的。

    他到了首都以后,先是去酒店放了行李,随后就去学部会议所在地‘打卡’,表示自己已经来了。

    因为第二天就是学部会议,好多人都已经在会议中心,其中自然少不了学部院士的终选候选人。

    参加最后一轮学部表决会的总计有十七人,其中归属数学类就只有三人,剩下的都是物理类的教授。

    今年好多数学类候选人,提前就直接弃权了,主要就是因为王浩的参与,王浩的参与影响,可不仅仅是让其他人‘不太敢’一起评上院士。

    另外,评上的可能性也非常的低。

    院士增选的最后一步,就是学部常务委员会的内部评审,以及学部会议的投票表决。

    学部常务委员会的评审还好过一些,一般不被特殊刁难都能过去,但学部会议投票表决,必须要有三分之二的人投赞成票,才能够成功当选院士。

    如果是在正常的年份,靠名气、人脉抓住一些确定的票数,再争取一些中立的票,超过三分之二也是有机会的。

    有王浩参与就不一样了。

    有些院士都公开的说,今年的评选只看‘硬实力’,没有‘硬实力’当选院士,还和王浩站在一起,就等于是给学部抹黑丢脸。

    所以没有获得国际奖项,没有特别成果贡献的数学学者,就很难再争取到中立票,就干脆直接弃权不参与了。

    王浩到了会场以后见到了不少认识的人,一些数学、物理的院士都在,参加增选的学者们也在,他还是和‘竞争对手们’站在一起。

    说是竞争对手,其实也完全说不上。

    因为数学类的学者只剩下三个人,除了王浩以外,剩下的就是首都大学的代数几何专家高振明以及东港大学的数论学者钟明初。

    钟明初是老熟人了,他们一起拿了陈省身数学奖,站在了同一个颁奖台上。

    高振明只是第二次见到,而上一次见到,只是远远看了一眼,根本没有说过话。

    提起高振明,必须要提到他的学生张鹤。

    高振明担心张鹤博士毕业无法找到适合的稳定高校岗位,就推荐他去了西海大学,后来才知道西海大学是有内幕消息,提前签了一批代数几何学者。

    所以高振明见到王浩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他感觉自己是被坑了个极为优秀的学生。

    王浩倒是没什么特别感觉,因为他和西海大学是受益方,见到高振明也热情的说道,“张鹤非常优秀,现在他是我们计算组的核心之一,已经升到组长了。”

    高振明听到王浩的话,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张鹤是他的优秀学生,学生的事业能够有提升,自然是个好消息,但提升是在西海大学,而不是首都大学。

    站在老师的立场上,他应该感到高兴;站在首都大学教职工的立场上,他就感觉很郁闷了。

    高振明还是摇了摇头,说笑,“王教授,我还是要谢谢你。”

    “哦?”

    王浩有些不明白。

    “如果今年我能够成功的选上院士,和你的研究分不开啊!”高振明感叹的说了一句,“代数几何,已经不是曾经的代数几何了。”

    王浩顿时明白过来。

    今年的院士增选,因为他的参加导致其他数学学者受到影响,但因为他的微观性态研究,却让代数几何领域学者大大受益。

    高振明是代数几何领域的顶尖学者,甚至说,放在世界上都能排上名次。

    以前的时候,代数几何只是小领域,各种大类的国际数学奖项都很少见到代数几何的学者。

    现在不同了。

    代数几何成为了‘超导领域的应用数学’,代数几何学者的地位大大提升,顶尖代数几何学者自然是天然的受益人。

    高振明确实是顶尖级别的代数几何学者,但放在以前,他想通过院士增选还是很不容易,因为代数几何是小众学科,研究对于应用也没什么贡献。

    现在伴随着学科地位提升,他个人的学术地位大大提升,选上院士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

    王浩笑道,“高教授,你太客气了,代数几何本来就是很好的领域,现在能走到这一步,凭借的也是你个人的能力。”

    两人就着话题谈了起来。

    高振明对于代数几何方向,在超导理论机制的应用以及理论研究感方向兴趣。

    王浩道,“卡切尔正在做半拓扑微观形态表达的简化工作,我觉得,高教授,你也可以考虑做这个方向的研究。”

    “你们是一起研究吗?”高振明感兴趣的问道。

    王浩道,“我和林伯涵、卡切尔一起研究,主要是希望能在理论上有突破,半拓扑微观形态领域,我认为,还是拓扑学结合代数几何,两个学科联系在一起更容易。”

    后面一句话让高振明很不理解,他也对微观形态表达的简化有过研究,发现只需要代数几何就好。

    另外,代数几何联系拓扑学,简直都有些不可想象,因为两者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

    微观形态的研究也是半拓扑的表达,而那是底层理论的研究,后续再进行联系就找不到方向了。

    高振明问道,“你们的研究有成果吗?”

    “有一点小成果。”

    “比如?”

    王浩想了想,觉得也没什么不可说的,“我们现在正在论证一种弱化的霍奇猜想,希望能够把半拓扑的构造,和代数几何直接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寻求以代数的方式,对半拓扑做出表达……”

    在王浩进行解释的时候,高振明听的完全愣住了,他脑子里不断想着一个词汇——

    小研究?小成果?

    那可是霍奇猜想,是站在数学最顶端的研究,即便是联系半拓扑和代数几何,也同样是站在数学最顶端的研究。

    这怎么可能是小研究、小成果呢?

    同时,高振明听着内容也对研究很感兴趣,很可惜的是,他肯定无法直接参与其中了。

    但也可以循着路线,展开微观形态领域的简化表达工作。

    这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方向。

    ……

    第二天上午八点钟,学部会议现场已经有很多人了。

    王浩、钟明初以及高振明坐在一起,等待着马上要进行的学部评委会内部审核。

    学部评委会的内部审核,简单来理解,就是做一个面试,面试官都是学部评审委员会的人,他们会考察候选人的履历,在专业领域询问候选人问题。

    学部评委会的内部审核,一般来说,不会直接刷下候选人,但内部审核表现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学部评委会的人也都是院士,都有资格参与后续的学部会议终选投票。

    学部会议终选参与人数总计六十多人,而学部评委会就有十几票,表现好争取到十几票,通过学部会议投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正因为如此,等待参加学部委员会内部审核的候选人们,还是感到有些紧张的。

    包括高振明、钟明初,都可以说是一方学术大佬,但坐在这里依旧感到紧张。

    同时,他们也担心委员会的审核。

    一般来说,学术委员会并不会刁难候选人,但想要表现好,和运气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提问多的委员会成员,和自己处在同一个领域,‘面试’表现自然会非常的好。

    否则,就可能表现不好。

    隔行如隔山。

    如果里面没有和自己同领域的院士,即便是知识内容再丰厚,想要做出解释,让其他人听明白都是很困难的。

    王浩倒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来这里,甚至只是走了一个流程,根本就没有被卡的可能性。

    所以他非常淡定的坐着,还安慰起了其他两人,说道,“今年数学类就只有我们三个,不用担心了,你们都是第一次参加吧?”

    “我应该是第一个进去,提前过去帮你们看看情况。”

    “好!”

    “我等着了。”

    高振明和钟明初有些期待的一起说道。

    很快。

    学部委员会的内部评审就开始了,第一个叫到名字的就是王浩,通知的人非常客气,“王浩教授,开始了,进来吧。”

    “来了。”

    王浩走进去扫了一眼,发现里面和面试现场很类似,只不过面试官数量有点多,还分布式的坐了半圆,把自己围在了其中。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就好像自己站在舞台上一样。

    王浩到并不在意,他知道流程是先做自我介绍,就干脆说了起来,“我叫王浩,在西海大学担任教授,其他职位还包括梅森数科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超导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完成过一些数学类的研究,其中值得一提的,包括ns方程问题、哥德巴赫猜想、角谷猜想、阿廷常数相关的研究、梅森素数……”

    “还完成过一些计算机类的研究,包括有效与无关进位筛选法、大数相乘算法、傅里叶变换辅助构建数学模型……”

    “另外,也完成过一些物理类的研究,包括超导的机制理论研究,交流重力……”

    “还包括最重要的湮灭理论,在湮灭理论上,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