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玄幻小说 -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在线阅读 -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59节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59节

    算了算这个数,进“龙门”的时候,大家的心情明显没那么美丽了。

    “考中中,考不中回去跟老子习武,”卫长海这么安慰卫景平:“当个领兵的大将军不比天天卯时上朝的宰相强多了。”

    卫景平大无语地看着卫长海:“……”

    他这个便宜老爹可真敢想阿。

    卫景英则轻拍他的肩膀道:“老四,进去吧,二哥就等在外面。”

    这一下子,卫景平不争气地眼睛酸了,他二哥,真的太暖了。

    府试进考号的流程和县试一样,极为严格,查了一遍又一遍,所幸天气不冷,等候的时候也没县试那么难熬,最后顺顺当当地进来了。

    到了号房落座的时候,卫景平这才发现,号房每个县的案首是坐一排的,第二名又是另一排,第三名又一排,这样一共32排,每一排都是各县县试排名相当的。

    很快有人注意到他这个才10岁的小个子少年,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带着欣赏,带着好奇……甚至还有些嫉妒……

    卫景平低下头去,对于这种瞩目,他上辈子就适应了。

    一路霸榜一路虐人,还以为这就是人生常态,天才也不过如此嘛,可是谁会想到年轻轻轻就猝死了呢。

    府试比县试少了一场考试,连着考三天,每天一场,这次考试少了帖经,考题为四书文一篇注疏,经文注疏两篇,试诗贴一首,八股文一篇。

    贴经和注疏都是默写,这对于考生来说不难,只要基本功扎实,都能拿到分数,试诗贴为“赋得体“,举个例子,如果考题为“好雨知时节”,限用“知”字为韵,那他的诗作题目就应该是“赋得‘好雨知时间得‘知’字”。

    卫景平在白鹭书院练习过多次这种文体,套路自然熟记于心,就是八股文的诗词写法。

    但说实话对照以往府试的真题来看,这题出的难,起码是院试级别的难度了,原来古代也存在超前学,提前跑啊。

    因为习惯了白鹭书院的抢跑,拿到试题后,卫景平略一沉思,便有了大概的解题思路,他在一旁的草纸上顺手把脑中涌出的灵感写了下来。

    另用一个显目的框框把要避开的忌讳、锋芒过于盛等等不能在考试中犯的明显错误点写了进去,以防待会儿一不小心漏了。

    等他斟酌再三,按照八股文的格式凑了一首试贴诗出来,删删减减,改来改去,押韵平仄等等都理顺了,一个字一个字检测完毕,这才誊抄到试卷上。

    府试的经义文倒不是很难,破题的时候他选的是对句,题目中的内容都准确地概括了,又后面全文的展开留下了广阔的的余地,所以竟一气写下来了。

    等他写完初稿稍作休息的时间,抬头不经意看见最前一排的人,七个县的案首,竟都还在沉思中。

    这是府试的最后一场了,也是分量最重的,要是这场考试被刷下去,就得再等三年后的下一场了。

    卫景平赶紧重新审视了一遍自己作的八股文,破题,承题,没有问题,再三删减精简之后,卫景平把成稿誊写到了试卷上,他才放下笔,结束的铜锣声就敲响了,时间到了。

    考号里响起哗啦啦一片单一而压抑的收卷子的声音。

    出了考场,冷不丁和宋玉临打了个照面,那孔雀公子眼神里面的绝望让卫景平心神一恍,还以为是出现了错觉。

    卫景平这才想起来,原来宋玉临这回府试不声不响地下场了。

    “卫小友,”朱悠然从他后面追过来,薅了薅头发,一脸放松的笑意:“可算是考完了。”说完就揽着他的肩膀往外走:“考到一半被抬出去的人里头,是不是就有那位宋仁兄?”

    卫景平:“……”

    他记得考试当中有人因为昏厥而被抬出考号,但没留意是谁。

    早就等在外头的卫长海和卫景英上去接过他手里的考篮:“累了吧?”

    卫景平一倚上卫景英就险些瘫在他身上,“要不我背着你走?”

    卫长海一把抓起他的双臂轻松地扔到了背上:“终于考完了,明天就回去,不遭这个罪了。”

    在他看来,一个人人猫在狭小的考号里从早上到天黑,动也不能怎么动弹一下,跟坐牢没什么区别,都是遭罪。

    作者有话说:

    卫景平:科举闯关出来了。

    第65章 志向

    ◎“爹,”卫景英面色倔强地回道:“我跟老姚进京之后,就不打算回上林县了。”◎

    “阿爹你放我下来吧。”卫景平推了他一下:“爹, 离你太近把你白头发都看清楚了。”

    卫长海真的是两鬓风霜,听说战场上还给他留下了一到阴雨天就关节痛的毛病, 卫景平不忍心他背着自己走路。

    “跟着爹学武艺不好, 就科举好?”卫长海双臂箍得他更紧了,他甚至还埋怨:“好几个读书人被抬着出了考号呢,也不知道你是怎么受过来的。”

    卫景平才十岁,可把他担忧坏了。

    朱家跟来的兄长们一看这情形, 也想要关心一下弟弟, 背着朱悠然走路是不可能的, 只能说些关心的话。

    “卫叔叔你快背着他回去吧, ”朱悠然吸溜着鼻子道:“别叫我看着眼红。”

    他怎么就没有这么结实的爹和兄长呢。

    卫景平这回正经让他眼红了一回:“好嘞, 你慢慢走,我先回去躺躺。”

    大概是考场上太过专注, 耗费了太多的体力,他现在除了一个“累”字, 脑子里已经腾不出空隙想别的了。

    次日, 他们睡到日上三竿才陆续爬起来。

    “之前没来得及去看上溪县和桃源县的徐泓和晏升两位大才子, ”朱悠然起来揉了揉头发道:“考场看见了, 都是少年人,要不要去认识一下?”

    据说这两位可比他强这个上林县县试的案首货真价实多了, 还念了他们写的诗给卫景平听,果然听起来文采斐然,称得上是才子之作。

    “好啊。”卫景平正想出去走走透个气呢。

    “唉哟!”结果朱悠然刚站起来又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卫景英将他扶了起来:“朱大哥你这是怎么回事啊?”

    怎么说跌就跌了呢。

    “我头晕。”朱悠然说道。

    卫景平给他倒了热水:“喝点水缓缓再出去吧。”

    朱悠然抱着热水坐了:“卫二哥,我不想念书了, 以后跟着你习武吧。”

    卫景平白了他一眼:“你别打我二哥的主意, 他要收你为徒, 我不长了一辈了,逢年过节的还得给你包红包,赔大发了。”

    卫景英笑起来。

    “卫叔,那咱拜你为师,不让卫四占便宜了。”朱悠然笑了笑道。

    这次府试从考号里出来的一刻,他也觉得天旋地转,险些晕倒过去。身子骨这么弱,就算考上了秀才举人,活不了几年那又有什么用处。

    这么一想,朱悠然更想跟着卫长海习武了。

    “你们读书人每日抽出半个时辰到校场去练练拳脚就够了,”卫长海连连摆手:“卫长海担忧他们的身体,连着三四顿都是从外面酒楼里打包回来的鸡汤、牛羊肉等滋补食物,把俩人吃了睡,睡了吃,到了第三天,竟觉得比之前还胖了不少。

    到了第四天,卫景平觉得自己已经摸熟了咸州,便对卫长海说道:“爹你早些回去吧,我和二哥再游逛两日也家去了。”

    考中的,府城不仅要放出名单,还要用大红的绸布写上名字分发到各县去张贴,所以在府城等放榜也就比上林县提早知道一日而已,他心中有数,不在乎这一两日。

    谁知道到了晌午便有人来敲门,自报是上溪县的徐泓和桃源县的晏升,说是来找朱悠然的。

    才子爱才子嘛,也正常。

    两位小书生头戴纶巾,身上穿着锦袍长衫,气度很好,一看就是出身诗礼大家族。去开门的卫景英本来对他们第一眼观感很好,结果听说是来找朱悠然的,他脸色变淡了些:“进来吧。”

    后来看到了卫景平,见他年纪小气质却尤为卓然,更兴奋了:“你就是那个上林县白鹭书院的顾先生破格录进去的卫公子?”

    围着他看来看去的。

    倒弄得卫景平不好意思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徐泓和晏升见他谦谦君子,喜欢得不行:“下次去省城考,咱们一道吧。”才考完就觉得卫景平一定能考上。

    卫景平笑了笑:“承蒙二位看得起,还没放榜呢。”

    徐泓见他下意识地看了他一眼,立马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忙红着脸岔开了话题。

    这次考试的题目有些偏僻,超出了往年出题的范畴,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学有余力的。

    很多人能进学堂念书已经很不错了,他想:卫景平这次大抵考的不好,恐怕下次去省城的机会了。

    是个直率的人呢。

    卫景平心想,于是接受了他们提议,到府城的名胜去逛一圈。

    “朱兄,卫兄,玩几天吧,等踏了青,也该放榜了。”晏升提议道。

    晏家在府城有大宅子,里面还雇着几个老仆人,他住几天自然是没事的,可是卫景平的房子是租来的,每天要给400文的租金,他一想就有些牙疼了。

    何况他还惦记着墨铺的生意,就道:“家里还有些事,这次失陪了,如果明年有幸去甘州,再与二位同游。”

    他们也不强留他,朱悠然搬到晏家的大宅子去住了,他则独自骑马回了上林县。

    “去了有十来天吧。”一进卫家,孟氏就絮叨上了:“唉哟,又黑又瘦,这是在外面吃了多少苦啊。”

    因为心疼儿子,自家人说了一会儿话就散了,还没人来问他考试考得怎样,好像根本没有府试那回事似的,卫景平也彻底放了个轻松,夜里敞开吃了一顿,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三天一早,卫景平被敲锣打鼓声给吵醒了。

    原来是衙役来报喜,说大历十年的府试放榜了,卫景平以咸州府第三十九的名次考中,顺利晋级明年的院试。

    “老四考中了。”卫长海接过喜报,撒赏钱的手都激动得发抖:“我老卫家要出秀才了。”

    孟氏淬了他一口,喜极而泣地抹眼泪:“瞧你爹那出息,赶明儿你中个举人回来,他能高兴得上房顶上吆喝。”

    卫景平:“……”

    报喜的官差一走,街坊邻里都手里抱着,拉扯着孩子来了,说要沾沾卫景平的文气,以后长大了念书也像他这么聪慧开窍,总之,卫家如今已经是炙手可热了。

    孟氏脸上的笑意就没有停过,看着容光焕发,人也愈发年轻好看了。

    “真正高兴的事情还在后头呢,这才哪儿到哪儿呀。”卫景平心想。

    “托你的福,你二叔的婚事也成了。”卫长海笑意满脸地说道。

    “我怎么不知道,二叔什么时候订了婚事?”卫景平正要说他才出门十来天,一向愁续弦的二叔这就搞定了婚事?这姻缘来的也太快了吧。

    “他呀还要托你的福,”孟氏笑吟吟地搂着他道:“那女人家带了个六岁的小子,已经开蒙读书了,看重的就是咱家有读书人,将来呀能相互帮衬着。”

    前年苏氏病了之后,卫长河多方求医问药,前前后后守了她两三个月,花光了家底也没能留住人,还是走了。

    苏氏过世之后,卫长河心疼仨闺女,一直没有再娶,直到今年卫长海两口子好说歹说,他这才同意媒人上门给他说亲。

    卫景平:“要恭喜二叔了。”

    ……

    大历十年三月中,飞燕引雏,叶细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