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42节
朱元璋:“有个屁隐情,你当咱没读过书、没看过史啊。那汉朝的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是怎么发生的?就是一群狼子野心之辈想要清君测,结果还想把皇帝给清了。” 朱棣哑口无言,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只想出来了一个可能:"那晁错提议汉景帝削藩,才导致七国之乱。我可能也是被逼的。” 朱元璋闻言有些不满,转而瞪了一眼朱朱允炆:“咱留的祖训,你是一点不看呀。” 他觉得自己的 制度已经非常完美了,于是颁布了《皇明祖训》,要求子子孙孙世代遵守,不想看到子子孙孙瞎胡闹,败光了家产。 朱允炆连忙找补:“皇爷爷,到了汉景帝时期,藩王横行乡里,不得不肖。不是我的错,可能是您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再说了,你的祖训也说了,如有必要,可以削减藩王。” 朱元璋心里有些不高兴:“削减藩王可以是可以,但这么迫不及待做什么?我想的那是好几代之后的事情了。难道你这些叔叔对你不好吗!” 朱允炆支支吾吾,他们的存在就是对自己的不好,可这话要是说出来,肯定会被群起而攻之。 朱元璋并不厚此薄彼,训完孙子,又开始训儿子:“朱棣,允坟良善,即使削也不会削的太很,你还敢说不是你的问题!” 朱棣在此之前对朱允坟的观感还行,也想不通自己为何要造侄子的反,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索性闭嘴不言。 两位对立的叔侄都被朱元璋训的跟孙子一样。 在朱家人急不可耐的时候,古青青慢悠悠说:【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他留下了遗诏。 简单来说,有三条,分别是传位朱允炆,丧事从简以及禁止藩王进京奔丧。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他是非常挂念骨肉亲情的,那为什么不让儿子送自己一程? 有人说,是因为边境的压力太大了,儿子离开边境,外族人很可能作乱。还有人说,这就是为第一条服务的。 朱元璋在死的时候,应该意料到了,二十一岁的朱允炆太弱了。文官武官个个是人精,藩王也都年富力强。他宁愿丧事简陋,都要给孙子铺一条花路,让他少一点危险。】 【但朱棣接到消息的时候,早就到了南京城外。 当时朱允炆的亲信说:“燕王朱棣非常聪明,跟先帝非常相似。北平这个地方容易出猛将,不如把朱棣扣住,然后把他迁到南昌去,这样就没有什么威胁了。” 但是朱允炆想了一晚上就说了一句:“我们是骨肉至亲啊,怎么可以这么做?” 然后就把朱棣赶走了。】 朱元璋面上不露分毫,心中五味杂陈。 明明不让朱棣进京,他却非要来,儿子是真孝顺啊。 可这对于孙子来说确实是 威胁。如果他是孙子,早就扣住朱棣了,孙子有点优柔寡断了。 【然后朱允炆的亲信继续劝:“不如先从周王开始,周王跟燕王关系好,削周王之后,燕王肯定就没有办法跟他串通了。” 然后,朱允炆开始削藩,第一刀砍向了周王,把周王贬成了平民。】 周王刚刚还不赞同朱棣呢,现在人都傻了,结结巴巴表水:"父皇,我在封地没干过坏事儿啊。我为了让那些百姓能吃饱饭,做了回神农,亲自尝百草,特意写了本书叫做《救荒本草》。我一直忙着写书,哪有时间谋反,真的没有任何不臣之心啊!” 朱元璋心中莫名,他记得周王博学多才,素有贤名,算是子孙里比较出息的。 紧接着便又听天幕说:【然后朱允炆又把岷王变成了平民。】 岷王吃瓜吃到自家,面色苍白,手中的酒樽掉到地上,发出哐当的响声:"父皇,我也没有任何不臣之心啊!我对太孙的忠心日月可鉴!” 随后天幕又说:【同年,朱允炆把代王囚禁在大同,把齐王囚禁在应天。】 代王和齐王面色骤然变了。 【紧接着,朱允炆将目光投向了湘王。】 【据史料记载,湘王朱柏长相俊美,而且非常聪明,总之是位高富帅。经常读书读到深夜,每次看到风景名胜都会吟诗作赋。 与此同时他的骑术还很精湛,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朱元璋非常宠爱他。 湘王朱柏来到封地之后,依旧勤学苦读,还尽忠职守,带兵攻打异族。 后来,朱元璋过世了,湘王朱柏非常伤心,据说伤心得都不想活了。 “自□□宾天,哭踊几绝因忽忽内伤,有弃人间意”。《湘献王神道碑文》】 【湘王朱柏和燕王朱棣关系很好,而且也都文武双全,算是小号的朱棣。 朱允炆想刷一个小版朱棣来练练手。 他知道对方用兵很厉害,生怕对方出其不意跑掉,所以派李景隆出手,让他们假扮成商人进城。 他们假称湘王朱柏在封地私造货币,要逮捕他。 朱柏因为父皇过世,本来心情就不好,这一下直接就崩溃了:“以前那些大臣碰到暴君而被下狱,往往自尽而亡,我是太 祖的儿子,现在父皇逝世了,我又不能去奔丧,又遭小人污蔑,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乐趣呢?” 然后自焚而死。】 天幕话音落下,朱家人都炸了,无数人失声。 时局之烂,竟至如斯!!! 朱允炆大惊失色,这叔父怎么就自焚死了?未免太过刚烈了。 他连忙结结巴巴解释:“皇爷爷,绝对不是这样的,肯定是手下会错了我的意,逼死了叔父。我要是知道的话,一定不会让湘王殿下自焚而死的。” 然而,天幕却说:【朱允炆后悔吗?答案是不。 他给湘王朱柏加了一个谥号“戾”。 根据谥法,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日戾。伤害性很大,侮辱性很强。】 湘王朱柏:“……” 朱允炆:“……” 第85章 朱棣:我居然能当团宠? 湘王朱柏性情刚烈,直接拿起案上的碗,冲着朱允蚊砸了过去。 他胸膛剧烈起伏,咆哮道:“大丈夫生于天下,当以气节为重,你削也就削,凭什么给我捏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你是要当那宋高宗不成!" 宋高宗和秦桧正是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岳飞定了罪。谁也没想到这么荒唐的事情会发生在皇家。湘王朱柏这属于大不敬了,很多人出来拦他,让他不要冲动。宁王朱权:"你冷静一下,别急,消消气。" 湘王朱柏:“你让我怎么冷静?我这些年在封地也算兢兢业业,没有任何不臣之心,哪点对不起他,非要给我上个恶谥,啊?" 所有兄弟都沉默了。 朱允蚊这做法简直杀人诛心,不仅逼死了亲叔叔,还要让他遗臭万年。如果他们是湘王朱柏,估计也要破防。 他们心里都不免升起了唇亡齿寒之感。一年之内连搞五个藩王,按这速度,迟早会轮到自己。朱允蚊明明是朱标生的,却完全不一样。他们都有点怀疑,他是不是朱标的种了。这时,一阵哭声传来。 原来是周王、代王、齐王这些人直接抱头痛哭:“父皇,你尸骨还未寒,太孙殿下就逼死了亲叔叔。你九泉之下见了,会如何作想啊!" "未来太孙殿下这么折辱我,我也恨不得自焚了去,跟湘王一样下去陪你,不受这窝囊气。" 他们得知自己未来会被囚禁之后,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如今看到湘王惨烈的结局,更是气到爆炸。 不趁这个机会,给朱允蚊这个仇人上一点眼药,他们就是傻子。他们嚎啕大哭,像是在给朱元璋哭丧一样。 朱元璋被他们的哭嚷声吵得头疼:"咱还没死呢,别说尸骨什么的,晦气!都给我闭嘴。" 他转而看向湘王朱柏,神色莫名。这娃从小长得玉雪可爱,天资聪颖,超级听话,算是他几十个儿子里最得宠的一批。 听到自己的死讯后,湘王朱柏居然不想活了,最后不堪折辱,直接自焚,这是何等的纯孝?他扭头看了一眼朱允蚊,声音听不出情绪,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允蚊,你着相了。”这是个佛教用语,朱元璋当过和尚,对其信手拈来。意思是太注重表象,反倒忽视了内在。 朱允蚊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又痛苦又畏惧,大明以仁孝治国,可自己未来逼死叔父,仁孝两个字就要打上问号。 天幕将这件事情广而告之,他仁孝的人设彻底破碎,他气到恨不得杀人。 他不敢跟朱元璋打马虎眼,果断磕头认错,祈求原谅:“是允蚊不孝!是允蚊不仁!皇爷爷,你罚我吧。" 朱元璋见状,心中叹气。到了现在,孙子还是只关注名声。可是不只是仁不仁的问题,还有能力的问题啊。削藩怎么能这么削呢。 【朱棣面对这种情况,整个人麻了。说不定,马上刀就要落到自己头上来了。而且皇帝还派了很多人监视朱棣。 当时,朱棣的三个儿子还在南京,朱棣想把他们要回来。 朱棣干脆跑到闹市街头,抢路人的东西吃,讲起话来语无伦次,假装精神病人。 他精湛的演技骗过了监视他的人。 插句题外话,某部电视剧曾经说朱棣装疯卖傻吃了几年屎才当上皇帝。事实上,没有这种记载。那些人跟建文皇帝说:“朱棣应该是被吓疯了,他要那三个儿子回家侍疾,您看准不准?”朱允蚊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就把那三个人质儿子给放回去了。朱棣这下子松了口气,然后带着八百亲兵造反。】 一众兄弟侧目。他们跟朱棣是竞争者,所以很嫉妒朱棣能成为永乐大帝,但现在,心里涌现丝丝敬佩之情。 想不到浓眉大眼的四哥居然能够装疯卖傻,像韩信一样忍胯下之辱,果真是个造反的人才。 宁王朱权忍不住说:"四哥,这吃屎实在有点过分了,你应该不会吃屎吧?" 他的语气有点不确定。虽然天幕说史料没有记载,但空穴不来风,万一真的有这回事儿呢?朱棣深感风评被害:"……你吃,我都不会吃。" 宁王朱权连忙说道:“四哥别生气,我就是觉得你厉害,八百兵怎么打下天下?韩信转世也做不到呀。" 连朱元璋都投来目光,显然对八百兵很好奇。 【有人说,朱元璋杀了很多武将,所以建文帝手下没有什么大将军了,其实不然。 建文帝手下有耿炳文,李景隆,郭英,盛庸,平安……总之,良将辈出,个个都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除此之 外,建文帝手下兵多,粮食多,占据大义名分。 朱棣怎么都不该赢,建文帝怎么都不该输,才对。 可是他偏偏赢了,这本身就是个奇迹。所以靖难之役自古以来关注度都很高。很多人都在研究,朱棣怎么成功的?】 朱家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满心满眼都是疑惑。即使是他们这些自家人,都不敢想象朱棣能够成功。 【这就要从朱允蚊说起了。 俗话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往表面看,朱棣造反是建文帝削藩不当造成的苦果。其实,往深层次看,这是“建文新政”的问题。 朱元璋在位比较重武轻文,而且总兴大狱。 朱允蚊上位之后,觉得这不好。他熟读儒家经典,觉得应该重用文官,各种制度也不应该这么残酷。然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史称“建文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