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科幻小说 - 诸天地球大融合在线阅读 - 第二一二章 贞观之治谁上都行

第二一二章 贞观之治谁上都行

    卓群带着人在异空间里面以空间跳跃的方式在大明宫里面漫步。

    3.2平方公里的大明宫,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卓群见到的最大的皇宫了。

    不过看来看去好像有些不对,卓群看着手上的投影,有些疑惑,为什么这个宫殿的大小只有2.9平方公里呢?

    然后他就看见了朝区主殿的,名字,大兴殿。

    这让卓群的嘴角一阵的抽搐,完了丢脸了,自己居然忘了,在这个时候唐朝的皇宫是大兴宫,大明宫那是唐高宗时候的事了,大明宫原是一座避暑用的宫殿,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并大加扩建,使之成为日常裁政和起居的所在。

    而大唐的认定的正式宫城就是大兴宫,也就是后来的太极宫,这一下有些丢脸了,真是常识害人。

    大家一提起大唐的皇宫,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大明宫,却不知道,大唐的帝王们有着三座皇宫来的。

    最早的正式宫殿太极宫,唐高宗李治主政时期的大明宫,以及唐玄宗主政时期的兴庆宫,这三座宫殿可都是自成体系的。

    而玄武门就是太极宫的北门了,卓群做了一下深呼吸,面无表情的带着所有人向着甘露殿,其他人互相看了一眼什么话都没说,他们也都看见了大兴殿额的字样了,而投影上面也显示出了大兴殿是大兴宫的正殿,大兴宫是长安三大宫殿群之一的字样也都出现在了旁边,大家看的极为清楚。

    “卓总,你看起来对李世民有些不屑呢,这是为什么呀,李世民不是千古明君典范么?”

    邓振华看着脸色有些不对的卓群问了一个问题。

    “千古明君典范?谁的明君?那只是虚假的明君而已,你要是看了大唐创业起居注,这本记录隋末李渊自起兵直到占领长安、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天史事的史书,再去看新旧唐书,你就会发现里面的东西出入极大,甚至大到完全相左的地步。”

    卓群摇了摇头,“开国君主李渊居然事事都是李世民推着前进,有脚趾头想都不可能吧,但是上面,高祖事事都要询问李世民,李世民不说话,李渊就什么都不做,大军都杀到面前没有李世民都不动手,这种话你敢相信?”

    卓群这个时候兴致又高了一些。

    “还有大唐的盛世实际上是不如隋炀帝时期的,即便是大唐的巅峰玄宗时期都不如隋炀帝时期。”

    随后卓群就说起了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的幕后真相。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以想见。

    隋朝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

    不光是这个时候没有用完,要知道到了1969年在洛阳,大家发现了隋代粮仓含嘉仓的遗址。这个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按照一个粮窖是有五十万斤谷子来计算,50*259=12450,也就是一亿多斤的粮食,而这种粮仓,隋朝还有八个的。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网络配图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万户。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20万户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

    李治大惊: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

    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也就是说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司马衷在朝也能成为千古明君典范了。

    不要以为这是假的,要知道这段对话可是堂而皇之的记录在的。所以李世民的明君是要打引号的。

    在听完这些事情以后,大家都有了疑问,李世民的明君到底怎么来的,他们怎么觉得贞观之治谁上都行呢?

    卓群听了这话,点了点头,贞观之治还真是谁上都行。

    而且上去以后还不会出现渭水之盟,要知道守在边界的部队大部分可都是太子的人,比如罗艺,不光是他,还有江夏郡王李道宗和李孝恭,还有薛万彻这些人李世民是一个都不敢用的,而在他和李靖讨论兵法时,曾说道:“当今将帅,惟李勣、道宗、薛万彻。勣、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

    也就是说他也承认李道宗和薛万彻是当世名将的,可惜这些人在玄武门之变后,都是被他放弃的人物,他实在是不敢用的,还不停的斩杀太子的遗留势力,让各地的统帅和他离心离德,然后渭水之盟就出现了。

    可以这么说李世民才是大唐悲剧的起点,他的夺位为后代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