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在线阅读 - 第四百四十六章 成立科举筹备小组

第四百四十六章 成立科举筹备小组

    一番讨论以后,《科举考试手册》的初审在礼部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下通过。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杨帆的强硬态度。

    既然孔颖达几位士林中的大儒都已经表示明确的支持。

    杨帆趁热打铁,马不停蹄进宫进行奏报。

    此时,李二陛下正与长孙无忌这几位朝中大臣在政事堂开会,倒也省了杨帆不少事。

    在众人仔细浏览《科考试手册》以后,心头无不感叹,杨帆这小子果然有大才。

    《科举考试手册》提出的方案无疑是最稳妥的。

    不仅能够安抚世家门阀,又给平民百姓和寒门士子的崛起留下了机会,简直是一举两得。

    不过,魏征皱着眉头沉吟了半晌后,不解的问道:“此方案细节近乎完美,即便有一两处不符合实际,也可以在筹备过程中进行调整。”

    “可这里面我有一事不明,为何要单独增设杂学的教育和科举考试?”

    “其他杂学倒也罢了,商道乃是小道,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啊!”

    杨帆眯了眯眼睛,努力想着对策,根本没料到第一个提出疑问的会是这个又臭又硬的老顽固。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古人独尊儒学的思想根深蒂固,想让这些老顽固接受商道这种“低贱”之道,实在是很困难。

    在这些人面前,杨帆的官位和资历就显得底气弱了很多,还真有些发愁。

    毕竟,百家学说除了在战国时期曾有百花争鸣的景象,之后再也没有绚烂的时期。

    随着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其余的百家学说更是被打入了谷底。

    即使是在战国时期得到绚烂发展的法家、儒家、墨家,最后也只能沦落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墨家以“穷兵黩武”为统治者所不喜。

    法家以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为理念,如今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本意。

    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

    这就足以见得法家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

    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但是如今的法家学说也只不过是阉割版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这些思想根本不能体现。

    因为皇权、世家、勋贵,这些人往往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

    如今法家学说已经伦落于统治者管理百姓的工具。

    配合阉割版儒家学说为统治者披上了仁德的外衣,故“以儒为表,以法治国”便最受统治者的欢迎。

    而对于商道,可以说,在华夏这块土地上,在整个封建社会历程,从来就没有重视过。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其实杨帆也不知道根源,但他认为这不仅仅是独尊儒学这么简单的原因。

    或许可以归结为大多商人重利为世人说不喜……

    可这样也说不通,要知道,即使其他杂学也很不受待见,但还是有很多成功案例的。

    整个封建社会,医学大师、农学大师不说随处可见,但还是有不少的,唯独古代的“企业家”却罕有留名者。

    在杨帆看来,出现这种结果其实跟封建社会的眼界和偏见有关。

    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大家当然都争先恐后地学习四书五经,学习的是满口仁义道德的圣人之道。

    对于商道这些小道当然是瞧不起。

    杨帆之所以敢于将商学加入到科举考试的科目里,自然要打好腹稿应对疑问。

    儒家子弟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臭毛病可不是学了八股文之后才有的。

    因为儒家学说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是受到了阉割版的‘圣人’思想影响的结果。

    如今杨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商学(经济学)纳入科举考试的一部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杨帆看来,即便不能将商学作为科举的主科之一,亦要将之添加进去,让天下百姓意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于是杨帆反问道:“请问魏老,你说我们大唐是否只需要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才?是否读圣贤书的人都能忠君爱国?”

    没料到杨帆会如此反问,魏征略一沉吟,说道:“不可否认,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贡献,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读圣贤书者,大多属于忠君爱国的青年才俊。”

    似乎早已料到魏征会如此回答,杨帆笑着问道:“既然读圣贤书者并不一定都是忠君爱国之辈,若我们只在乎四书五经这种高大上的东西,从而忽略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道,岂不是有失偏颇?”

    “更何况,若忠君爱国的先决条件便是必须学习四书五经儒家典籍,那岂不是有悖于平等、仁爱、包容的圣人之道?”

    “而且魏老也说了,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忠君爱国的年轻才俊,但只读圣贤书的年轻才俊并一定能治理好国家,我们何不让一些‘杂学小道’为帝国效力。”

    这番话让众人震撼不已!

    因为这是他们一直都不敢想象的,已经颠覆了大家的认知。

    长孙无忌顿时插话道:“忠义侯,你年轻见识少,考虑不周也理所当然。”

    “学习四书五经不一定忠君爱国,但是不学习四书五经大抵都不知何为忠君报国。”

    “所以,我认为以四书五经儒家典籍为考试的主要方向,方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商道,实乃低贱小道,根本难登大雅之堂,怎可与圣贤之道并列,忠义侯应当分清主次,莫要误入歧途、强言狡辩才好。”

    长孙无忌笑吟吟的样子,一副长者教训后辈的姿态,嘴里说出的话却暗藏陷阱。

    杨帆只是提议让杂学参与到科举考试当中,并没有说占的份额与四书五经相当。

    可这老狐狸却故意说成与四书五经这些圣贤之道并列,根本就是让杨帆得罪天下所有的儒家子弟!

    魏征笑而不语,看着杨帆如何反驳。

    李二陛下则老神在在,似乎根本没有在意众人的争论……

    对于长孙无忌故意挖的陷阱,杨帆当然也能够看出来,于是一本正经的说道:

    “赵国公年纪大了,果真老眼昏花,难怪总喜欢以前辈的语气教训他人。”

    “不过,这里是政事堂,现在商议的是大唐延续千秋万代的国家大事,虽然某一向敬重赵国公,但还请赵国公注意场合。”

    “某作为礼部尚书,请赵国公以同僚身份互相探讨,若以年龄大小论阅历欺压后进,未免不够大气,乌龟王八能活千年,难道赵国公还要像它们请教乎?”

    如同吃了枪药一般的凌利反击,直接让众人傻眼了!

    杨帆这家伙简直不讲武德。

    虽然长孙无忌有故意设陷阱的意思,但哪有这样比喻人的?

    长孙无忌也是愣了一下,随即脸都变绿了,顿时大怒道:“忠义侯,你不仅不懂得谦逊为何物,也不懂得尊重长辈,不配为人子尔?”

    被杨帆义正辞严的指桑骂槐,任谁都忍耐不了。

    更何况长孙无忌一直高高在上,哪曾受到如此委屈?

    其实这话杨帆说出口后,也有些后悔了!

    毕竟这可是当面揭了对方的面皮,可谁让这家伙又想给自己挖坑呢!

    刚刚在礼部,才被长孙冲不断刁难,当然把气一起撒到了长孙无忌的头上。

    更何况,自从与长孙无垢发生了不清不楚的关系,杨帆自然而然认为自己与长孙无忌是平辈。

    对于长孙无忌长辈训晚辈的姿态,自然是更加看不惯。

    不过,想要让杨帆认错是不可能的。

    于是只能装疯卖傻委屈地道:“赵国公说的是哪里话,我哪里不尊重您了,我说的是事实,难道你比王八还活得还长不成?若真是这样,我愿意道歉。”

    李二陛下对于杨帆如此耍无赖的行径,只能无奈的抚着额头喝斥:“忠义侯,此乃朝廷重地,岂容你胡乱撒野,还不赶紧道歉。”

    这混小子哪像是一个当官的,简直就是一个混混做派。

    也不知怎么回事,杨帆为何跟长孙无忌的关系会如此紧张,一见面就掐架。

    这里是政事堂,这么多重臣在场,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完全将长孙无忌往死里得罪,实在太不明智了。

    作为皇帝,李二陛下总不能放任不管。

    长孙无忌噗嗤噗嗤喘着粗气,忿忿的看着杨帆,却不知如何回答。

    不过,他更想看看,皇帝都发脾气了,杨帆这小子怎么应对!

    杨帆露出委屈的模样儿,说道:“陛下,微臣冤枉啊!”

    “赵国公作为吏部尚书,作为百官之典范,可他不仅不提携后进,反而故意想让微臣受到天下儒家学子攻讦,破坏科举改革,动摇帝国的根基,岂是长者所为?”

    “再说,赵国公也说了,微臣年纪小,不懂事,即使刚刚说错了话也情有可原……”

    一番话说罢,在座各人神情各异,甚至有些哭笑不得,俱是一脸古怪的看着杨帆。

    这小子真是胡搅蛮缠,直接推到了年纪小身上,长孙无忌又能说什么?

    更何况,长孙无忌刚刚才说杨帆年纪小阅历浅来着。

    房玄龄微微抬起眼皮,似乎首次认识杨帆一般。

    杨帆这小子虽说冲动了些,但真没想到天生是一个混官场的料儿,脸皮够厚!

    难缠程度比程咬金那老家伙有过之而无不及。

    瞧瞧这话说的,不仅明目张胆的骂了老狐狸长孙无忌,而且让长孙无忌无从反驳,实在太牛逼了。

    房玄龄与魏征对视一眼,彼此心意相通——杨帆这小子在官场上大有作为啊!

    见此猜景,李二陛下心中苦笑不已。

    杨帆这个混小子,怎地专门跟长孙家作对?

    不仅是长孙无忌,便是长孙冲也被杨帆打了几次。

    李二陛下可不认为是长孙无忌故意针对,似乎是因为杨帆与长孙冲的冲突而引起的。

    难道是因为……

    李二陛下下心头咯噔一声,忽地想起坊间的传言,甚至想起了杨帆《爱莲说》这首诗词。

    难不成这小子真的看上了自己的女儿长乐公主不成?

    但这小子胆也太肥了吧?

    高阳公主都还没娶进门,如今又想看着锅里的,简直是找死!

    李二陛下恶狠狠的盯着杨帆,好像只要杨帆有一点苗头,定然会把这小子乱刀砍死。

    可惜李二再英明神武也不知道,杨帆此刻心心念念的并不是长乐公主……

    杨帆的这通狡辩,长孙无忌却是差点气得眼珠子都快瞪了出来。

    这个混蛋实在太不要脸了,哪里有朝廷三品大官的模样,简直比街边的混混还要不如。

    再怎么说,杨帆好歹也是个侯爵,又是礼部尚书,怎能如此无耻?

    即使长孙无忌气得不行,却也不想跟杨帆胡搅蛮缠。

    “既然忠义侯知道自己年纪小不懂事,那就要谨言慎行、知错就改。”

    “此地乃军国重地,实乃帝国中枢,请谨言慎行,勿要说那些市井之语凭白惹人笑话!”

    杨帆瘪了瘪嘴,说道“多谢赵国公教诲,某定当谨记您的教诲,瑾言慎行、严于律己。”

    “不过说你老了,你还真得承认,在下已经强调过,之所以让商学也加入科举考试行列,其实就是因为帝国需要尔!”

    “啪……”

    话音未落,便见到长孙无忌气呼呼的站起来,一巴掌拍在了案桌上。

    这个杨帆简直欺人太甚了!

    东一个老了西一个老了,长孙无忌差点气炸了!

    可是又能怎么办?

    打又打不过,骂又骂不赢,只能求助似的看向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无奈的训斥:“你这小子眼里还有没有长幼之分?还不赶紧向赵国公道歉?”

    杨帆赶紧诚徨诚恐说道:“微臣不敢!”简直一副欠揍的样子模样。

    李二陛下气得吹胡子瞪眼,正想破口大骂之时,房玄龄却解围道:“忠义侯,你还是说说,假若让那些杂学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科举改革该如何推进,如此多的官员该如何安置?”

    杨帆笑着解释:“房相,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此次科举只是增设杂学作为科举考试的项目,而且杂学属于专门分类,并不会占用官员名额,只需要给一个与官员相当的名誉即可。”

    “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那才是最合理的。”

    “而对于科举考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那更简单,因为我准备筹建一个‘科举改革领导小组’,共九人。”

    “若推进科举改革有争执不下之事便可投票决定,所以问题不大。”

    “只要遇到难以抉择之事大家采取民主之法,少数服从多数即可。”

    魏征感叹道:“这法子真好,省得有一些难以抉择之事,要相互扯皮互相推诿误了正事,若是能将此法推行到各部衙门,想来必定能使得办事效率大大提升,真妙!”

    “魏相果然见多识广,在下佩服!”杨帆毫不吝啬的赞扬,更让长孙无忌气愤不已。

    这也太区别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