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都市小说 - 穿成三个反派崽子的后娘怎么办在线阅读 - 第169章 这得吃到下半辈子去吧?

第169章 这得吃到下半辈子去吧?

    听到糖炒栗子,白金杨这下没有丝毫犹豫了,“好,我知道了,姐。”

    白金鱼眉开眼笑。

    小的她收买不了,不是还有两个大的吗?

    两个大的在学堂里,姜氏的手伸得再长,也不能去学堂里天天盯着两个大的。

    她就让她弟弟与他们搞好关系,将来,她再通过她弟弟拉拢大宝二宝,肯定能行。

    一般人都重男轻女,王大哥肯定也不例外,小女儿不喜欢她不要紧,只要两个儿子喜欢她,照样能行。

    她就不信,挤不走这个姜氏。

    她听说姜氏以前对几个崽崽们可坏了,非打即骂的,也就是王大哥快要回家的前一段时间才改好,那不就是做个样子给王大哥看的吗?

    还有,以前姜氏打骂了几个崽们,肯定也在几个崽们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与创伤,哪里会真心喜欢这个姜氏?

    只要她真心对这几个孩子好,几个孩子定能明白她的苦心,王大哥也能明白的。

    白金鱼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

    于掌柜夫妻回家之后,专门定做了一块匾额送到姜氏医馆。

    妙手回春!

    众人都来围观。

    整条街都是喜气洋洋的,姜氏医馆门口挤满人了,看落匾挂墙。

    姜莲珠也不吝啬,转身去隔壁的杂货铺子,买了一些喜糖,拿出来,撒给大家。

    好多小孩子欢喜的去抢。

    热闹了好一番,送匾的人走了,众人才散去。

    大早上的王老五驾着马车去县城采买粮食,到了晚上天黑才回来,马车上装满了粮食,有大米,有小米,有粗粮,有杂粮面等。

    马车后面还跟着辆牛车,牛车上也是粮食。

    因为姜莲珠家的马车小,装不了多少,顶多几百斤来着,这肯定不够需求的,所以,王老五在县城的粮行附近又雇佣了一辆牛车,跟了回来。

    两辆车进了后院,现在医馆内没有病人,也不怕吵着病人,直接让马车进后院卸货,也方便。

    之前准备在镇上买的,结果,镇粮行里的粮食不多了,他们家要采买的多,供应不上来。

    王老五也怕都被他们家采买了,别人就没得买了,一般小镇米粮店储备都有限,做了多年的生意,都心里有数,都是按量供应。

    所以,和姜莲珠商量了一下,反正家里有马车,也方便,就去县城里采购。

    沙门县好歹也是个大县,水利通渠,交通便利,比镇上物资肯定丰富的多。

    姜莲珠边帮忙卸货,边问,“怎么样?一切顺利么?怎么还雇了一辆牛车?”

    王老五在牛车上往姜莲珠递粮包,居高临下,额前铺着一层薄薄的细汗,英俊,充满了男性荷尔蒙气息,让姜莲珠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他沉声道,“县城里的粮食也不多,我买了好几家,才买满了两车,并且粮价普通都上涨了,比起之前,涨了三分之一都不止,我怕明天去又涨价了,就索性一次性买好算了。”

    雇佣牛车的价格也不便宜,来去至少要一二两的,毕竟这么远。

    姜莲珠给了他三十两银子,他就买了两车回来。

    如果放在往常,可以买更多一些的。

    “这好好的,为什么粮食要上涨得这么快?”姜莲珠咬唇思考。

    “北方今年大旱,粮食基本上没有收成,加上北方难民往南迁徙也受影响吧,人多了,这边的粮食自然就紧张了,不过,应该只是暂时的,朝廷会派人从粮食充裕的地方调运过来的。”王老五认真地回答。

    两人虽然说着话,手里的事情也没有耽搁。

    先把牛车上的粮包下完,让牛车师傅驾车回县城去了。

    然后,再下自家马车上的粮食。

    二宝与囡宝两孩子在旁边看着,都好奇道,“爹,娘,咱们买这么多粮食做什么?”

    “这得吃到下半辈子去吧?”

    姜程氏关紧了院子大门,提着马灯,给他们照亮,“买这么多粮食,闺女,你难道又要开粮行了吗?”

    姜莲珠道,“不是,最近咱们镇附近,不是有许多难民经过吗?我与相公商量了一下,打算在镇门口,弄个施粥点,给路过的外地难民喝口热粥,尽自己一点的心意。”

    二宝与囡宝,都拍手称好。

    “娘亲,今天门口有几个脏娃娃,他们都不见了,不知道是不是走了,我昨天还分了糖糖给他们吃了。”

    “我们夫子也说了,这两天镇上出现了难民,让我们能接济的就接济一些,不能接济的,也不要对难民恶言相向,欺负他们,也让我们注意安全,怕难民抢东西,小心那种穷凶极恶的人……”二宝道。

    王老五道,“你们夫子说得极有道理,听夫子的,注意安全。”

    何老夫子不亏是举人出身,以前当过官的,有见识。

    二宝答应了好。

    只有姜程氏年长一些,想得多一点,“这,莲珠,咱们一没有官身的,二也不是那种大富的人家,这样去施粥好吗?”

    姜莲珠回道,“娘,这些我们都想过了,王老五去镇衙门里找官老爷沟通过了,现如今的镇衙门里头的官老爷个个都明事理,已经说好了,粮食我们家出,粥我们家也自己熬,但是用官府的名声,这样一来,别人就不会说什么了……”

    姜程氏看向王老五……

    王老五像模像样点头,“娘,您放心,我已经与镇衙门里的主薄讲好了,我们家也不出面,熬好了粥,每天有专门的衙役来挑走,去镇门口发放。”

    这样的好事,镇主薄是巴之不得。

    一文钱不花,白来的政绩名声。

    不同意,那是傻子。

    姜程氏还是不大放心,“你们心里有谱,我就不担心了,就怕出了钱出了力,有时候还不讨好。”

    “那也没事,咱们做事问心无愧就行了,大力出不上,做点小事情罢了,每天经过咱们镇的难民也不是特别多,我就这两天,也就几十个的……”

    有一半的都是孩子,失去父母庇护的孩子们,格外的可怜。

    “行。你们拿主意看着办,如果人少的话,粥我来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