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9
只怕被头疾折磨得疯了,哪儿还管得了以后?” “现天下人侧目——”他笑了一下,似有些讽刺,“其实并非天下人,不过是那些士人罢了。” 天下熙熙攘攘数万万人,能发得出声音的也只少数。少数人的侧目,便是天下人的侧目,无数人淹没在历史中了。 顾皎拍拍他,“高复多行不义,必自毙。” 李恒带着她出卧室,绕着客厅转了几圈活动身体。 “可要吃些粥?”他问。 顾皎装了满肚子的药水,没胃口得很。她想摇头,可见他担忧的模样,改了口道,“来点清淡的吧。” 下面人显然准备了许久,她松口要吃,立刻就送了上来。确实很淡,熬得软糯的鸡汤粥饭,几个小碟子的小菜。 李恒亲自布置碗筷,帮她盛饭,“会馆的厨子手艺倒是好,可灌了满肚子的酒和冷风,还是吃这些比较好。” “不懂风雅的家伙。”她笑他。 他给她夹了一筷子小菜,“这大概就是武人和文人的区别了。” “你和魏先生契合得很好。” 李恒看她一眼,道,“李昊,倒是很能押准那些人的脾性。今日的一半人,是因他来的。” 提起李昊,顾皎就更愁了。魔魅一样的人,留着伤眼伤心,不留又坏了自己不轻易杀人的底线,当真为难得很。 “他特意来找我,说许慎先生当日展了神技,很愿意见他的故人。他写了一封信去,那人已经回信,愿来河西一见。” 顾皎立刻有点精神了,“当真?” 李恒颔首,“自然是真。只现在冬日,又要过年了,许多山路被冰封,恐会来得晚。” “所以说,还是要修路啊。”她咬着嘴唇,“若咱们的砖石路能修通天下,八横八纵,还愁什么呢?” “八横八纵?”他疑惑。 她立刻挥手,“说笑,说笑而已。” 只怕将九州搞破产了,那八横八纵也出不来啊。 第150章 精神 顾皎得了一个好消息, 精神逐渐振奋起来。她拉着李恒一起玩了会儿五子棋, 玩累了便叫含烟和崔妈妈上来,一起商量过年怎么给年礼。毕竟河西不比龙口, 李恒现在也是一地主官,要打交道的人家成倍数增加。 李恒让她少操心, 这些事崔妈妈和魏先生自然会处理, 她只要养好病就行了。 崔妈妈倒是说了贴心话, 宅中的事务逐渐增多, 单靠现在的几个丫头和管事其实有些忙不过来了。不如在本地多招揽人手,先将外围的力气活做了。 招人倒是容易, 但要培养难。顾皎一点也不想要多来一些奴性重的人,也不想自己随意说点什么或者骂个人就被误解, 惹得下人自残怎么办?那样实在糟心。可一重重的事务压下来,含烟她们几个也确实不是铁人。 只好道,“寻一些十岁左右的丫头和小子, 跟他们家人签活契。送咱们商行的学堂, 先读书三年,再去农庄和工坊学徒三年。学满六年, 按照各人的能力分配职位和工钱。至于教学的内容, 妈妈和长庚先商量,成样子了给我看。我和先生看了,要没问题再办。” 崔妈妈应了, “这事简单, 开年立刻就能办得出来。” 顾皎将这事开了头, 便要继续说。李恒见她根本放不下心,随意找了个借口,将妈妈和丫头们都撵出去了。他略有些埋怨,“别学了先生的样子,没个消停的时候。” 她就对他笑,“延之啊,日子要过得长久安稳,就不得不多想想。” 李恒琢磨了一下,突然将她拎起来狠狠亲了几口,这才出门。 顾皎不知自己触动了他那根神经,但爱人对自己好,总是开心的事情。因此,这个年是她抵达此处后,过得最最愉快的第三个年。李恒每日按点去公所上班,按时回家陪她;含烟和杨丫儿带了几个新招的粗使丫头,将私宅内外打理得舒适极了;崔妈妈抓了她这处的对外事务,但凡各样来往的节礼,都只过她的手。 又有李家的人听说她久病,送了许多好吃好玩的来,自然有李昊亲手抄的各样趣闻野史。 顾皎恶心这家人,但还没彻底撕破脸皮,只好将糖衣炮弹的糖吃下去。她写了个纸签谢李少爷关心,说那些书看得相当有趣。这一写,就有些不可收拾起来,李昊随即送了更多的东西来。李恒偶有抱怨,“这人当真是没脸没皮。” 她便抖着书页,“少爷毕竟是少爷,晓得怎么哄人开心。” “你喜欢这样的?” 她就逗他,“哪个女人不喜欢男人讨好自己?在我们那处,结婚可一点也不简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用的。” 李恒显出几分凝重来,“那怎么结?” “朋友介绍,自己认识,看中了后各凭本事去追求。” “追求?” “对。送礼物啊,陪着出去玩啊。追到了,再谈恋爱,互相觉得没甚问题了,才会结婚。”顾皎笑嘻嘻看着他,“追许多年追不上也是有的,谈七八年结不了婚也正常。毕竟,也不是个个男人都会讨好女人,对伐?” “你喜欢——”他艰难地看着她手中的书卷,“男人这样的?” “喜欢呀。”她臊他皮,“反正,请老师来说媒,直接重兵威压就能得个老婆,这样的事在我们那处是没有的。” 李恒没说什么,自走了。 顾皎只当是日常对话,没放在心上。不过,也给李昊去了一封信,说家中书已经太多了,一时间看不完,请他别送了。不想,这封信去,又把李端给招来了。这个士家的大小姐,向来只在自己居住的寓所招待几个有限的客人,少有主动出门,居然来见她?她只觉得有趣,将她请进门来。 李端自然带了许多吃用之物来,在大厅里坐着,说一些不咸不淡的废话。 “庄上太过僻远,运送砖石和工匠来往很不方便。家兄在郡城住得好,干脆放弃了修庄子的决定,在寓所对面买了七八间屋子,准备开春后推倒重建。”李端说得很是轻描淡写。 士家出手,果然大方。 “不止我家,好几家都凑近了买。待宅子修起来,日后游玩也是方便。” 顾皎强忍了皱眉的冲动,只道,“近年关了,那些人家愿意卖房?可住甚地方?” 李端把玩着扇子,不甚在意,“夫人操心得当真有意思。他们既愿意卖房,自然是有能住的地方。” 若果真如此,就简单了。 当日顾家来郡城买地建房,打着商会的招牌,人人都知他是郡守的丈人。有自认晦气,立马卖房走人的;有不舍故土,不愿意卖的;有借机想要一笔高价的。顾青山是个人精子,不愿借着李恒的名声乱搞,免惹了士人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