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风流在线阅读 - 第1149章 攻守易势

第1149章 攻守易势

    在草原上的那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之后的第四天,大明十一万马步军抵达了黄河南岸的达拉特城下。

    这达拉特城是张延龄一开始便制定的势在必得的目标之一,原因自然很简单。作为河套黄河几字弯南岸重要的渡口和城寨,自鞑靼人占据河套开始,达拉特城便和巴彦淖尔城寨成为鞑靼人控制河套之地的东西两大支点。

    所以,要占领河套地区,必先将达拉特城和巴彦绰尔城寨占领,控制住两处渡口,阻断鞑子骑兵南北岸的通道。如鞑子骑兵不肯撤走,则可瓮中捉鳖。如他们担心被困在河套而选择撤离,则收复河套的目标可顺利达成。

    土默特和巴彦绰尔两处草原恰好在黄河几字弯东西两侧。黄河自宁夏镇东北上,转弯变成东西走向之后河面开始变得开阔,水流变得平缓。加之两处草原沃野之地是鞑靼人的牛羊马匹粮食的产出之地,所以鞑靼人必须要在黄河上建立通衢两岸的渡口通道。以便利货物物资和兵马的往来。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河套之地的鞑靼人是无法强力掌控的。毕竟有黄河隔绝,关键时候很难灵活调度兵马。便也无法完全掌控这片土地。

    所以,在这两处渡口位置,鞑靼人搭建了两座大型的浮桥。每年融冰季节之后,组装完毕的浮桥便被连接起来,成为东西两条供车马通行,货物物资通行的河上大道。到了严冬季节,河面结冰,那更是畅行无阻了。

    每年,大量的兵马、牛羊、粮食货物从浮桥上穿行两岸。成为从土默特草原和巴彦绰尔草原到阴山和大青山南麓的北岸草原之间的纽带。让河套之地和古敕勒川之地紧紧的连接起来,有效的巩固了鞑靼人在河套之地的控制权。

    相较于西侧的巴彦绰尔草原渡口的城寨的简陋相比,眼前这座达拉特城却是一座甚为坚固的建立在黄河南岸的沟壑岩石之上的城池。

    鞑靼人本不善于建造城池,同时对他们而言,建造城池也毫无必要。但是对于达拉特城这样重要的渡口城寨而言,显然是值得花大力气去打造防御体系的。

    口口563743675

    更何况,这里本来就有一座古代留下来的城池的遗迹作为底子。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固和建设,也会省下不少功夫和和气力。

    这座古代城池便是汉时昭君北上和亲,大汉王朝在黄河南岸建造的一座行宫,后世人称之为昭君城。

    这虽然只是一座行宫,但是当初作为和亲队伍的驻扎点,以及和匈奴进行沟通交接的边境之地,曾经驻扎过大量的兵马,所以修建了高耸的城墙和烽燧。

    在黄河南岸的山崖和沟壑之间,昭君城就像一座城堡,险峻而华美。作为昭君留在家乡土地上的最后一段时光居住的地方,这里也留下了许多凄美的传说。

    鞑靼人便是在昭君城遗址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加固,建造了达拉特城寨。整个城寨横跨在草原和山崖之间,呈现阶梯状的地形,分内外两城。

    外城地势开阔,没有什么街市可言。平素就是帐篷围栏搭建的牛羊马匹的集市和粮食日用品交易之所。鞑靼百姓买卖牛羊马匹粮食日用品等物,便将牛羊赶到外城草地上,搭好帐篷和围栏,等候买家前来商谈。

    一旦交易达成,牛羊马匹物资等便被装车或者直接赶着沿着外城往北,通过几条戒备森严的河岸山崖之间的隘口抵达黄河河滩上,从之后便可从浮桥运往北岸。

    所以,外城面积虽大,但其实只有外圈一大圈象征性的丈许高的土墙围起来的范围罢了,倒也算不得是什么真正的城池。然而内城则完全不同了。

    依托河岸崖壁,以及昭君城原有的夯土和石头城墙的旧址,内城的城墙距离平坦的草原地面的垂直高度落差起码有十丈高。并非是城墙高十丈,而是地势的落差加上城墙的高度形成了如此大的落差。

    自南向北,从平坦的草原上,逐步往上便是河岸山崖斜坡,层层叠叠,石道纵横,箭楼和工事重重往上。从明朝掳掠而来的劳力和工匠在这里开凿建造加固城墙,将整块山崖上下联通,形成规模庞大完备的防隅体系。

    扣扣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而且,内城北侧靠近河岸位置,有二十多道巨大的雨水和黄河洪水冲积出来的沟壑。这些沟壑被改造成了藏兵之处。修建了长长的通向内城南侧三道城门出口的缓坡。每一道天然沟壑面积巨大,它们宽百步到数百步不等,长两到三里不等,每一处可屯骑兵三四千人。二十多道屯兵沟壑可屯兵十万余。但是在外边却根本看不到这些兵马。

    这些沟壑,平素是堆积物资货物转运或者运往北岸,作为中转的仓库之用。关键时候则可屯兵于此,用来出其不意的作战。

    达拉特城背靠黄河浮桥渡口,两侧数十里范围的河岸都是山崖高耸,下方便是激流滚滚。除了达拉特城所在的宽达六里有余的河岸位置,下方有大片的河滩以及几条通向河滩的山崖隘口之外,别无下到河岸的可能。

    想从别处绕行,除非有飞檐走壁的本事,而且还要躲过达拉特城东西两侧数十座箭塔的射击,才能成功抵达河滩浮桥处。又或者直接跳入黄河激流之中顺水而至,但这种方法显然更是荒唐之极的想法了。

    总之,达拉特城寨雄踞于黄河南岸,背靠浮桥渡口,利用此处地形,完美的成为了黄河南岸的一道屏障。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甚至,它背靠后方浮桥,可以源源不断的有兵力和物资的补充。想要困死城中敌人,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此时此刻,巴图蒙克的大军便已经退守在达拉特城中,准备坚守此城,阻挡明军企图占据此城,控制渡口的企图。

    巴图蒙克也已经想明白了。明军此次无后勤路线,必是携带了大量粮草补给物资水军一路北上。但是无论他们携带多少,总是一个有限的数目。以明军兵马的规模和侦查得知的车队的规模来估算,最多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数量。

    但从他们进入河套之地,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他们的物资粮草的消耗也一定不多了。

    所以,只要一方面坚守住达拉特城,一方面调兵遣将前来,当明军物资粮草耗尽之时,便是反击之时。到那时,之前明朝二十万大军被歼灭的一幕就要重演。这支明军深入到了黄河岸边,所以逃走的路程更远,他们根本无法逃脱。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到那时,他们想要逃走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长出翅膀来飞走,另一个是跳到黄河里像鱼儿一样游走。很显然,这两个办法他们都做不到。

    所以,两天前,巴图蒙克率领战败之后的六万多大军直奔达拉特城。他知道这里是明军的首要目标,他要据城而守,坚持到明军的物资耗尽。

    他将六万骑兵藏匿在屯兵的沟壑之中,以迷惑明军。如果明军贸然进攻,阵型散乱之时,那便是反击大好机会。如果他们慎重行事,不给机会的话,那便跟他们耗着。反正自己背靠补给线,不用担心消耗。而且漠东漠北的大军会陆续赶来。自己完全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这个计划的尴尬之处在于,一向以骑兵肆无忌惮的进攻为作战手段,自诩天下无敌的鞑靼骑兵,却被迫以他们最不擅长的方式缩在一座城池之中守城。

    而一向以龟缩守城的方式来防止鞑子骑兵冲锋的明军,却成了即将攻城的一方。这未免有些怪异和可笑。

    这种攻守之势的转变,攻防手段的变化,攻守角色的转变,在令人觉得怪异之余,似乎也在预示着什么。

    大明兵马在距离达拉特外城十里之外扎下营盘。在过去几天的行军途中,大明兵马实际上是失去了鞑子大军的踪迹的。一方面他们逃得太快,骑兵的机动力在这方面还真不是盖的。另一方面,张延龄并不在意鞑子大军去了哪里。他的目标明确,以不变应万变,直捣达拉特城,占领这里控制渡口才是目的。

    不过此刻兵临城下之后,众人也都知道了鞑子兵马是撤到了这里了。因为大批兵马行进的痕迹是很明显的。一路上抓了鞑靼牧民的审问口供也交代了鞑子大军的动向。

    扎营之后,张延龄便和张仑带着众将前往勘察城池的规模和防御体系。在大批骑兵的保护下,张延龄等人抵近达拉特外城数里之外,在一处土坡上仔细观察。

    看到达拉特城池的规模和地形,张延龄和张仑倒也有些惊讶和赞叹。看起来,像是一块硬骨头。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转了一圈回营之后,张延龄和张仑在大帐中喝茶。张延龄皱着眉头沉默不语的时候,张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延龄老弟,我觉得这城池不好攻啊。这地势于我不利啊。山崖高耸,怪石盘旋。怕是很难攻进去啊。鞑子兵马全部龟缩在里边,不太好办。要不然,咱们往西去攻巴彦绰尔,那边是空虚的。”

    张延龄点头道:“可以。仑兄,要不这样,你率两万骑兵去攻巴彦绰尔,这里交给我如何?”

    张仑以为张延龄是开玩笑,愕然道:“我去攻巴彦绰尔?咱们此刻分兵?”

    张延龄笑道:“怎么?觉得不妥么?我认为鞑子主力在此,巴彦绰尔兵力一定空虚的很。两万骑兵足够拿下。这里的鞑子主力既然已经吓破了胆,龟缩在城池里,他们便再也没胆子出来主动进攻了。我可以慢慢的折磨他们。咱们不如分兵攻击,当无大碍。”

    张仑摇头道:“不不不,分兵不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还是留在这里的好。”

    张延龄呵呵而笑,知道张仑没这个胆子和勇气。他也没打算让张仑领军前往。他已经想好了,让朱麟率一万骑兵,让霍世鉴率三千水军骑兵往西去攻巴彦绰尔。因为眼前的达拉特城的鞑子兵马似乎是要死守这里,战事一时半会儿不一定能拿下。所以,腾出手来拿下巴彦绰尔城寨,控制西侧渡口正是时候。

    另外大军需要物资粮草的补给,不然消耗不起。攻巴彦绰尔的目的,便是缴获物资粮草,以补大军之缺。大苹果的大明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