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小芦苇大财富(四更)
“唐先生,有点事想和您说。”里长一脸犹犹豫豫的。 “请讲。” 里长看了看,大人孩子都在,不太方便,他指了指院墙边的一株大柳树,唐毅会意,跟着他走了过来。 站在了树后,唐毅笑道:“有什么事,只管说吧。”wap..OrG “唐先生,是这样的,您是体面的人,编席子是下贱人干的事情,您不会指着苇席过日子吧?” 唐毅微微一笑,“谁都有落魄的事情,难保哪片云彩不下雨,艺多不压身吗?” 里长见第一招没管用,低头思量一会儿,仿佛下了多大决心,用力跺了跺脚。 “唐先生,俺就跟你明说了,编席子的法子您让给俺们家,一年俺给你五两银子。”里长下了血本,他们家去年编席子才挣了四两多。 按照唐毅法子,提高了十倍的效率,今年岂不是能赚四十两,分给唐毅五两也不算多。 只是唐毅不动声色,里长又为难了,只好继续加码。 “唐先生,再加十两!一年十五两,不过您可要答应,谁也不能透露,只有俺们一家知道!” “十五两,好大的一笔钱啊!”唐毅只是笑笑,里长心说怎么,你还想多要啊,做人心不能太黑了! 里长横着眉,瞪着唐毅。 唐毅突然玩味一笑,随口道:“你知道我是谁吗?” 里长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本官叫唐毅,眼下是兵部尚书,右都御史,九边巡视大臣。”唐毅说完,见里长完全呆滞之中,一点反应没有。 在他的字典里,世界的尽头是杨村,最大的官是县太爷,至于什么尚书,御史啊,一点概念都没有。 还得找个他听得懂的头衔啊。 “对了,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我是那一科的状元,还来过天津开海。” 此话一出,里长仿佛被雷击中了一般,嘴巴张大,眼珠子往外努,几乎掉下来,突然趴在地上,碰碰磕头。 磕得头晕眼花了,才想起来说话。 “文,文魁星啊!俺见着文魁星了!” 里长扯着嗓子,鬼哭狼嚎的叫嚷,吓得他们家的几口子都跑了过来,尤其是两个小子,不怀好意盯着唐毅,心说你把我爹怎么了,信不信赏你一顿拳? 没等他们俩动手,里长跳起给了他们一人一巴掌。 “快跪下,快给大老爷磕头啊!” 里长低着头,都不敢看唐毅了。要说不知道身份之前,他还敢和唐毅讨价还价,要出钱买办法呢!知道了身份之后,整个人都傻了。 差不多五年前,他带着村子里的壮丁去天津卖席子,当时就有一座生词,里面供奉着一位年轻的大人,香火极盛,人山人海。 里长还纳闷呢,不是观世音,也不是关云长,哪来这么多香火啊? 一打听,可不得了,这位是开天辟地,头一位六首魁元,而且还在天津开海,天津能从小小的卫城发展成仅次于京师的繁荣之地,都是此人的功劳。 从那之后,唐毅、状元、开海几个词就牢牢刻在了心里,他家两个娃还小的时候,揪着娃娃的耳朵,告诉他们,要学唐毅,要给他争光。 当然了,他也知道那是一个梦,只是想不到,五年之后,唐毅竟然活生生站在了他的面前。 “大,大人,您怎么会到俺这儿了?”他都结巴了。 唐毅摆手,让他们都起来,里长只敢哈着腰,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唉,本官前些日子触怒了天颜,眼下是到天津养病,不要多问了,还是说说眼前的事吧。” 唐毅一语带过,可里长却听得明明白白,他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唐毅说养病,肯定不是真的,见过哪个病人能和泥抹墙,没事教学生,编苇席玩? 明白了,大人是被昏君给贬出了京城啊! 没错,戏文上都是这么写的,三国时候就有个姜维,跑到剑阁屯田吗!准是唐大人为民请命,昏君不听劝说,陷害忠良啊,连文魁星都没法在朝廷待了,真是暗无天日。 里长从来没有怀疑过唐毅是不是有罪? 人家是文魁星,怎么会错! 再有唐毅这些日子,所作所为,让里长觉得倍感亲切,多好的一家人啊,保证是青天大老爷…… 很多事情,要讲究润物细无声。 比如唐毅一来,就摆出朝廷大员的架势,指手画脚,干着干那,老百姓多半会听从,只是会不会心甘情愿就不一定了。 这一个多月下来,唐毅已经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再抛出身份,效果就完全不同,拿里长一家来说,就对唐毅奉为神明,从里往外那么尊重。 “教给你们的法子,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即破。你们想想,一个人负责十几道工序,管的事多了,肯定容易出错,效率也提不上来,可要是分开了,每个人负责的都简单明了,只有那么轻松几下,当然速度就上来了,熟能生巧,效率也就高了。” 唐毅笑道:“光是你们一家人,就能比以往快出来十倍,假如全村人都加入进来,又能快多少?所以你想独占秘诀,或许你们家能多赚一点银子,可是也仅此而已。倘若全村人都加入进来,是不是能编出更多的席子,大家伙一起赚钱,岂不是更好?” 里长简直羞愧欲死,人家那么大的文魁星,还想拿十五两银子买通了,真是丢人啊! 二话没有,里长对唐毅的话,无条件服从。 当天晚上,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那位唐先生竟然是个大人物,大到他们都想不到,人家还教了大家伙赚钱的妙招。 村民还将信将疑,不太相信。 转过天,里长亲自带头,严格遵照唐毅的指令,把工序分得更细,原本十一道工序,愣是给分出了一百多道。拿清理芦苇来说,一个人只清理两片叶子,剩下的不管多少,都要交给下一个人;选用的芦苇要有严格尺寸,稍微长一点,或者短一点,都会被扔出去…… 大家最初都不适应,干起来别别扭扭,比起以往都慢了许多,可是碍于里长的面子,还有那位唐先生的威仪,他们只能把埋怨藏在心底儿。 一天,两天,到了第三天,大家伙终于适应了,他们摸到了分工的好处。 这一天,全村上下,编出了八千张苇席,到了第五天,数量突破到了一万二。 从村头到村尾,到处都是白色的苇席,堆得没有地方放。 村民们看在眼里,又是高兴,又是发愁,这么多的苇席,可怎么卖啊? 唐毅把里长叫了过来,让他带着两个能说会道的,去周边的村子走一圈,晚上的时候,就带来了十几个客户。 原来他们都是周围的地主,家里头有好多粮囤,苇席用得也多,没别的,一两二钱银子一百张。 他们看过之后,当场就掏钱了。 这些苇席大小一致,质量上乘,最关键的是价钱便宜,哪怕他们在自己村子买,一百张,也要差不多一两八钱银子,足足便宜了六钱,傻瓜才不买呢! 没用几天的功夫,就卖出了三万张,扣除了成本,差不多赚了三百两,平分到每家人的头上,差不多有四五两银子,比起往年辛苦拿到天津,赚来的钱都多。 里长屁颠屁颠,跑到了唐毅家中,请教银子该怎么处置。 “这才多少啊,还有二十几天要过年了,都拿去租马车吧,把席子都运到天津,保准还能赚得更多!” “对啊,多谢大人!” 里长立刻行动起来,只不过他没舍得租马车,那要花多少钱啊,人生两条腿,不就是走路的吗! 他把村子里所有青壮都叫了起来,家里头有牛马的套上车,没有的挑着担子,带上一口袋干粮,一起去天津。留下的老弱妇孺,继续编席子。 三天时间,里长带着人就回来了,小伙子们一个个咧着大嘴,笑得都合不上了。 他们的席子整齐结实,量又充足,竟然被天津货仓的几个老板看中了,一次就订了十万张。 拿去的都卖光了,还欠了五万张。 人家可把定金都付了,五百两雪花白银啊! 村子上下,谁见过这么多钱,他们彻底疯狂了,所有人一起出动,把周围的芦苇一扫而光,那个疯狂的劲头,简直就像是抢金子抢银子似的。 大家伙夜以继日,不停编席子。 抢在过年之前,又赶出了十五万张,其中五万张交货,还有十万张,在其中有一万张有些奇特。 琉莹和王悦影都是心灵手巧的人,她们编了一天席子,手都磨出了水泡,唐毅心疼地要死,不让她们干了。只是这两位还不服气,她们心说这不是把人当花瓶吗? 两个人一商量啊,还真就玩出了花样,不是年关到了吗,她们就设计了一种带着喜庆字眼儿的炕席。 在中间编出“福禄寿喜”的字样,席子包边也下了功夫,用上了喜庆的红布,高级的还加了刺绣的花纹,看起来又美观又大方,正好和过年的喜庆凑到了一起。运到了天津,就吸引来抢购的浪潮。 一万张席子,一钱六银子一张,愣是卖了一千两,比起素净的席子贵了十倍不止。 里长和村子里的人数钱都数傻了,一共是三千七百多两,扣除成本花费,年前的一个月,净赚了三千两。 这是个足以让所有人昏倒的数字,多到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办,只能请求唐毅出面,帮着他们处置……(未完待续。)青史尽成灰的我要做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