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一个养三个
刘新宇在杨东升耳边嘀咕了一阵。
“这么突然?”杨东升看了一下自己的表格,他还有一个胸透没照。.ZWwx.ORG
县人民医院只安排了一台X光机用来做体检,胸透视门口排了一条长队,杨东升刚才就是看排队的人多,这才先去检查其他项目。
“本来不想这么张扬的!”杨东升走到队伍最前面,掏出几张100的,冲队伍最前面的几个人晃了晃,“谁愿意跟我换一下?”
赶到市油缸厂,刘康的师弟正在门口等他。
厂门口贴着红纸,很多职工挤在一起看。
杨东升自然不用跟他们挤,刘康的师弟把杨东升带到一间办公室,给他看了原文件。
看完文件标题,杨东升就是一愣。
原本说的混改,现在却改成了直接卖。
瓜州在改革方面一向都是拖苏省后腿的存在,这一次怎么走在前面了?
杨东升看向刘康的师弟,“这是你们争取的?”
“不是!”刘康的师弟摇头,他已经看过了文件。
混改的话,还有国家股份能够起到监督作用,他们就算争取,也是争取不要完全卖给私人。
继续往下看,这份文件主要有这么几个意思:一、要承担厂子所有的债务;二、一个职工也不能辞退;三、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不能低于120,优待退休人员。
“油缸厂的负债是多少?”杨东升问。
“不知道。”刘康的师弟摇头。
“你们油缸厂有多少人?”
“在职的不到500,退休的有1400多吧!”
“这么多!”杨东升吃了一惊。
这样算起来,岂不是平均1个在职的要养3个退休的?
说起来东升一矿的历史比油缸厂还要长的多,但是矿务局还在,那些退休工人都归了矿务局养。
“轴承厂那边呢?”杨东升问。
“轴承厂那边具体是多少,我不太清楚,但是他们的人比我们多!”
“退休的也比你们多?”
“是!”
一天跑下来,天已经完全黑了
杨东升心里已经对两厂的情况,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油缸厂和轴承厂在职职工加一块大约有1000出头。
杨东升不怕这1000多人,只干活的,别说一个月120,一个月1200杨东升都认。
但是那些已经退休,一天活没给杨东升干的,却足足有3000多口子。
文明国家从1986年才开始对国企实行合同制,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之前退休的不在少数。
何况养老只是个小数字,真正的大头是医疗。
以我们国家的预期寿命,这些人还有几十年好活,肯定会活过医改,那时候每年的医疗费,可就吓人了。
再加上拖欠上游企业的物料费,还有水费、电费,又是好几百万。
杨东升现在怀疑买下油缸厂、轴承厂,到底合适不合适?
这时传来一阵敲门声。
打开门,只见门外是刘康的师弟,还有一个50多岁的男人。
“杨总,这是我师父!”刘康的师弟将男人介绍给杨东升。
工业企业师父带徒弟是惯例,无论你学历多高,只要去了一线,就会给你安排一个师父。
杨东升当年刚进矿上的时候,去井下实习,矿上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师父。
在这些老国企,极为看重这层师徒关系。
前世杨东升他们公司一把手就有一个师父,小学都没毕业的文化程度,却在一家子公司生产处当副处长,据说经常一整天都见不到人,偶尔来了也是一张报纸混一天,照样领工资,领奖金。
哪天如果杨东升也发达了,他那位师父恐怕也会随之升天。
“你好!”杨东升主动向那人伸出手。
这是一双粗糙的大手,杨东升注意到这个人的食指缺了一截,其他几根尚算完好的手指,关节也都严重变形。
这个年代操作机床的工人,很多都这样,退休的时候,如果能10跟手指齐全,会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
“杨总,我冒昧的问一下,您是不是不想买油缸厂了!”刘康的师弟开口了。
“不是我不愿意,老实说吧,实在负担太大!”
杨东升说了一下自己的担心,当然像医改这样还没发生的事,杨东升是不会说的。
“杨总,如果我们保证不报医药费,你能不能买油缸厂?”那名老工人忽然开口道。
“为什么?”杨东升一愣。
“油缸厂已经好几年一分钱的医药费也没给我们报销了!”老工人苦笑了一下。
杨东升心说原来是这样。
没有了医药费,最起码他们还有份退休工资可拿。
“你们不要,但是市里要求必须优待退休人员,传到市里怕还是会成为我的错误,我倒是有个方法,你们愿意不愿意听一听?”
“您说!”
“我想一次性买断你们的退休工资和医药费?”
“买断?”
“是的!我们按照现在的物价、医药费的价格,按照你们的年龄,国家公布的预期寿命,算上通货膨胀率,我一次性向你们买断。你们拿着这笔钱,去做点小生意也好,买股票,买房子也好,要远比依靠公司更保险!”
以这个年代的物价和医药费价格进行买断实在是太合适了。
这样做虽然损了点,但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杨东升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降低企业负担。
老工人还没说什么,刘康的师弟先说了,“杨总,退休工人未必是厂里的负担!就像我师父,虽然退休了十几年了,但是厂里每次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得把他请回来……”
“等一下!”杨东升从刘康师弟的话里,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你师父退休十几年了?”
这个工人看起来也就是50岁出头的样子,怎么会退休十几年?
“我师父当年为了给儿子腾位置,赶在1986年之前办了病退,四十几岁就退休了!”
顶替父母接班的政策始于1956年,大规模顶替接班是1978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才开始的。
为了给子女腾出位置,很多个年富力强的工人不得不提前退休,导致的结果是工人素质急剧下降,1986年国家才废止了这一政策。总是觉得累的富矿
“这么突然?”杨东升看了一下自己的表格,他还有一个胸透没照。.ZWwx.ORG
县人民医院只安排了一台X光机用来做体检,胸透视门口排了一条长队,杨东升刚才就是看排队的人多,这才先去检查其他项目。
“本来不想这么张扬的!”杨东升走到队伍最前面,掏出几张100的,冲队伍最前面的几个人晃了晃,“谁愿意跟我换一下?”
赶到市油缸厂,刘康的师弟正在门口等他。
厂门口贴着红纸,很多职工挤在一起看。
杨东升自然不用跟他们挤,刘康的师弟把杨东升带到一间办公室,给他看了原文件。
看完文件标题,杨东升就是一愣。
原本说的混改,现在却改成了直接卖。
瓜州在改革方面一向都是拖苏省后腿的存在,这一次怎么走在前面了?
杨东升看向刘康的师弟,“这是你们争取的?”
“不是!”刘康的师弟摇头,他已经看过了文件。
混改的话,还有国家股份能够起到监督作用,他们就算争取,也是争取不要完全卖给私人。
继续往下看,这份文件主要有这么几个意思:一、要承担厂子所有的债务;二、一个职工也不能辞退;三、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不能低于120,优待退休人员。
“油缸厂的负债是多少?”杨东升问。
“不知道。”刘康的师弟摇头。
“你们油缸厂有多少人?”
“在职的不到500,退休的有1400多吧!”
“这么多!”杨东升吃了一惊。
这样算起来,岂不是平均1个在职的要养3个退休的?
说起来东升一矿的历史比油缸厂还要长的多,但是矿务局还在,那些退休工人都归了矿务局养。
“轴承厂那边呢?”杨东升问。
“轴承厂那边具体是多少,我不太清楚,但是他们的人比我们多!”
“退休的也比你们多?”
“是!”
一天跑下来,天已经完全黑了
杨东升心里已经对两厂的情况,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油缸厂和轴承厂在职职工加一块大约有1000出头。
杨东升不怕这1000多人,只干活的,别说一个月120,一个月1200杨东升都认。
但是那些已经退休,一天活没给杨东升干的,却足足有3000多口子。
文明国家从1986年才开始对国企实行合同制,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之前退休的不在少数。
何况养老只是个小数字,真正的大头是医疗。
以我们国家的预期寿命,这些人还有几十年好活,肯定会活过医改,那时候每年的医疗费,可就吓人了。
再加上拖欠上游企业的物料费,还有水费、电费,又是好几百万。
杨东升现在怀疑买下油缸厂、轴承厂,到底合适不合适?
这时传来一阵敲门声。
打开门,只见门外是刘康的师弟,还有一个50多岁的男人。
“杨总,这是我师父!”刘康的师弟将男人介绍给杨东升。
工业企业师父带徒弟是惯例,无论你学历多高,只要去了一线,就会给你安排一个师父。
杨东升当年刚进矿上的时候,去井下实习,矿上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师父。
在这些老国企,极为看重这层师徒关系。
前世杨东升他们公司一把手就有一个师父,小学都没毕业的文化程度,却在一家子公司生产处当副处长,据说经常一整天都见不到人,偶尔来了也是一张报纸混一天,照样领工资,领奖金。
哪天如果杨东升也发达了,他那位师父恐怕也会随之升天。
“你好!”杨东升主动向那人伸出手。
这是一双粗糙的大手,杨东升注意到这个人的食指缺了一截,其他几根尚算完好的手指,关节也都严重变形。
这个年代操作机床的工人,很多都这样,退休的时候,如果能10跟手指齐全,会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
“杨总,我冒昧的问一下,您是不是不想买油缸厂了!”刘康的师弟开口了。
“不是我不愿意,老实说吧,实在负担太大!”
杨东升说了一下自己的担心,当然像医改这样还没发生的事,杨东升是不会说的。
“杨总,如果我们保证不报医药费,你能不能买油缸厂?”那名老工人忽然开口道。
“为什么?”杨东升一愣。
“油缸厂已经好几年一分钱的医药费也没给我们报销了!”老工人苦笑了一下。
杨东升心说原来是这样。
没有了医药费,最起码他们还有份退休工资可拿。
“你们不要,但是市里要求必须优待退休人员,传到市里怕还是会成为我的错误,我倒是有个方法,你们愿意不愿意听一听?”
“您说!”
“我想一次性买断你们的退休工资和医药费?”
“买断?”
“是的!我们按照现在的物价、医药费的价格,按照你们的年龄,国家公布的预期寿命,算上通货膨胀率,我一次性向你们买断。你们拿着这笔钱,去做点小生意也好,买股票,买房子也好,要远比依靠公司更保险!”
以这个年代的物价和医药费价格进行买断实在是太合适了。
这样做虽然损了点,但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杨东升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降低企业负担。
老工人还没说什么,刘康的师弟先说了,“杨总,退休工人未必是厂里的负担!就像我师父,虽然退休了十几年了,但是厂里每次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得把他请回来……”
“等一下!”杨东升从刘康师弟的话里,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你师父退休十几年了?”
这个工人看起来也就是50岁出头的样子,怎么会退休十几年?
“我师父当年为了给儿子腾位置,赶在1986年之前办了病退,四十几岁就退休了!”
顶替父母接班的政策始于1956年,大规模顶替接班是1978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才开始的。
为了给子女腾出位置,很多个年富力强的工人不得不提前退休,导致的结果是工人素质急剧下降,1986年国家才废止了这一政策。总是觉得累的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