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一章 城内温馨备年礼,城外难民无草根

第二百一十一章 城内温馨备年礼,城外难民无草根

    时光飞逝,转眼已近腊月。

    冯一博又恢复了按部就班的生活。

    到了年底,很多典礼都要开始着手准备。

    礼部也难得忙碌起来。

    眼见离年日近,宝钗也开始忙着治办年事。

    这是她嫁入冯府的第一年,自然想要极尽周到。

    今年外面时节不好,大魏不少州府都天灾不断。

    就连江南那边都没能幸免。

    有的地方连绵下雨数月,不见天日。

    有的却是旱得开裂,没有半滴润泽。

    甚至金陵有几处地方,还下起了雹子。

    很多田庄都欠收,甚至极个别的都已经绝收。

    同样的,山东两府今年大旱。

    朝廷派了人赈济,却也是杯水车薪。

    无数百姓变成流民,散到各府乞求活命。

    一些本来有田的农民,也不得不出售土地。

    只为换取一个活命的机会。

    这让不少勋贵豪商,都闻风而动。

    犹如闻道血腥的鲨鱼。

    就这样明目张胆的,在齐鲁大地低价圈地,买口为奴。

    都中这边收成算是好的,可却又闹了鞑靼。

    不少郊县百姓的过冬粮都被劫掠一空。

    还有不少青壮也被掳走,成了鞑靼人的奴隶。

    这就导致城郊各地人烟稀少,城里自然也快断了供应。

    虽有各处商人往来,可价格也是奇高不下。

    而且依旧急缺各类过冬物资。

    这么说吧。

    现在的都中,就连鸡蛋都从一个钱,涨到十几个钱一个。

    都还不一定能买到。

    城中富贵人家,想要维持奢靡的生活。

    都是大把的银子如流水般洒出去。

    相比往年,要付出十倍以上的代价。

    就连想要筹送年礼,不仅要花足了银子。

    还得要东拼西凑才勉强像样。

    这样的影响要持续很久,唯有冯家没太大变化。

    冯家库房物资丰富,再加上流求那边的往来不受影响。

    倒是不至于短了什么。

    毕竟,就连果蔬都有些耐储的,运送木料的时候一起送来不少。

    再加上,冯家走动的人物也不多。

    所以宝钗倒是处置的极快。

    她大多依照去年旧例,无非又加上几个薛家的至亲。

    「爷,我想同你商量个事。」

    白天,处理完年礼的事。

    晚上,轮序也到了宝钗这边。

    此时她倚在冯一博的怀里,却想到白天下人的议论。

    不由面上就带着几分踌躇。

    冯一博正自一边摆弄她的玉手,只觉温润如玉。

    那是怎么摸也摸不够的。

    另一手搂着她的纤腰,感受着起伏的曲线。

    时而上下游移。

    此时见她模样,就一边摸索,一边有些好奇道:

    「现在又没外人,有什么话不能直说?」

    宝钗的脸上忽地微微一红,打掉作怪的手,才道:

    「爷,我听下面人说,城郊百姓如今食不果腹,很多人都要冻饿而死……」

    白天听到下人们的议论,都说着城郊百姓的凄惨。

    她就一直在心中思量。

    宝钗虽然在人前笃信守拙,但到底心地善良。

    任谁有了难处,都是能帮就帮。

    而且还会小心翼翼的,照顾着对方的面子。

    但显然,今天这事让她动了善念。

    却又自觉力乏,能帮的也是有限。

    可思来想去,还是该和冯一博商量。

    看看能否略尽些绵薄之力。

    「所以你想帮助百姓?」

    冯一博闻言,顿时明白她所想,笑着道:

    「是施粥还是送衣,你自己做主就是,你是咱们家的女主人,这点事何必问我?」

    平日里他就支持宝钗,想要让她找些喜欢的事做。

    可宝钗为人,最重妇德妇言。

    整日在家或是女红,或是陪着李孟氏说话。

    还团结妻妾,带着妙玉和尤家姐妹一起。

    除了府上的事,和他交代的四海商行之事。

    其余从不主动做任何别事,也不提什么要求。

    今日自己这个小媳妇,却是难得和他开口。

    冯一博无论如何也是要支持的。

    「可是……」

    宝钗有些犹豫,怕不好把握尺度。

    帮人可以,却也不能不管自家。

    这一大家子的人心,她自也不能不顾及。

    冯一博一见,便猜到大概。

    稍稍沉吟了一下,便道:

    「你只管做你想做的,家中留下一月的米粮就行,之后自会有人再填上。」

    流求那边往来不断,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只要现在吩咐下去,用不了一个月。

    米粮自然能运送回来了。

    宝钗知道,丈夫敢这么说,就有绝对把握。

    顿时露出惊喜和一丝崇拜之色。

    「啵!」

    她一时心中雀跃,又不知该如何表达。

    犹豫一下,也只能来一记相濡以沫。

    冯一博眨眨眼,摸了摸脸上被亲的地方。

    他忍住没说自己所做,但被濡了就一定要还之以沫。

    随后两人自是濡来沫往,没一会儿就情难自禁。

    不觉间已滚进了被窝。

    其实,冯一博早就关注到了灾民的事。

    不仅是都中附近的几县。

    无论江南受灾之地,还是山东两府。

    他都让人招募衣食无落的百姓,悄然运往流求垦殖。

    有很多地方,甚至是一村一族的移民海外。

    可以说,有些地方虽也十室九空,却不是饿死了。

    而是与冯一博脱不开关系。

    这些事在大灾之中,却几乎很少人去关注。

    甚至个别官员听说了,还松了口气。

    认为这算是妥善处置。

    可冯一博自然不是纯粹的慈善。

    虽然是在做好事,给这些百姓活命的机会。

    却也是在挖大魏的墙角。

    流求现在的人口,即使不算吕宋。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差不多也有近八十万人。

    如果按照现在的节奏下去,预计过完年就可能达到百万。

    好在流求土地广袤,还有很多未曾开垦之处。

    再加上,还有吕宋众多岛屿。

    倒是不愁没有地方安置。

    这些土地,都已经是黑龙府所有。

    凡是愿意耕种的,都可以租种土地。

    第一年免租,还提供口粮。

    第二年开始,租子也只有三成,仅是大魏的一半。

    再加上,流求和吕宋大多都是一年三熟。

    可以说,付出运输成本和一点口粮成本之后。

    第二年就能回本,之后就开始创收。

    垦殖的移民还都感恩戴德,供奉起黑龙王的牌位。

    因为在那里,只要肯付出努力,就都能吃饱。

    不仅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还没有官吏敢欺压盘剥。

    但凡有人敢胡来,纠察队立刻闻风而至。

    保管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执法如山。

    这样的地方,对这些灾民来说。

    简直是人间天堂。

    冯一博不能和媳妇炫耀,只能努力耕耘。

    希望宝钗也能早日开花结果。

    一夜深耕,自是不便言表。

    第二天一早,宝钗就去找妙玉和尤家姐妹。

    几个女人很快商议好了。

    源源不断的米粮和布匹,从库房中运出。

    不少下人也都积极参与,踊跃拿出自己的旧衣、旧被。

    这些冯府下人都不缺吃穿。

    有些是发自内心,有些是不想落于人后。

    毕竟在这位夫人面前表现的机会不多。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也都是在做善事。

    宝钗就带着三个妾室,对他们都都一一谢过。

    给足了这些下人的体面。

    随后,宝钗又打发人和官府打了招呼。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发生。

    中午十分,才带着三女到了预定地点。

    下人们,有的支上粥棚,有的分发衣被。

    还有的维持秩序。

    开始有条不紊的施粥送棉。

    四女虽不好抛头露面,也在马车里关注着外面情况。

    当看到诸多衣衫褴褛,目光呆滞的百姓时。

    四人都陷入沉默之中。

    她们都生活优渥,很久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惨像。

    宝钗虽然以朴素自持,却也不曾真的见过民间疾苦。

    妙玉青灯古佛,自也很少入世。

    尤家姐妹虽家道中落,但也吃穿不愁。

    现在,几人看到麻木的灾民,在寒风中瑟缩着排队。

    领到东西后,又千恩万谢。

    这等景象,如何会出现在太平盛世。

    让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即使有些心理准备,也只以为是普通百姓一时受难。

    哪想到,这些百姓看着比城里的乞丐,还要惨上数倍。

    一个个衣衫褴褛,露出骨瘦嶙峋躯干。

    眼神呆滞,麻木的任人摆布。

    她们不知道的是。

    在很多地方,树皮草根都已经被人扒光吃净。

    眼前所见不过一隅罢了。

    但就这一点点真实,就让几女的心里快要承受不住。

    半晌之后,宝钗双手合十,轻声道:

    「佛祖保佑!希望他们能顺利熬过冬天!」

    妙玉听见宝钗的话,也是微微一叹,道:

    「阿弥陀佛,其实佛祖并不会保佑什么,只教人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报。」

    尤三姐到底性子爽利些,因此倒比别人先恢复些。

    她听到妙玉的话,便难得带着情绪,有些不满的问道:

    「那这些百姓种了什么恶因,为何落得这样的凄惨?」

    妙玉也是见外面灾民的凄惨,才有感而发。

    倒也不是针对宝钗。

    但该说不说,她说话确实也不大中听。

    此时听到尤三姐的话,她也是一愣。

    若是没见过眼前这一幕,她可能会说:

    许是上辈子做的孽,这辈子来偿。

    可现在看着这些无辜百姓,她实在说不出口。

    一时间也只能沉默相对。

    尤三姐见她不言,便自顾自的嘟囔道:

    「都说是上辈子的孽,才会受苦,可为什么不上辈子偿,或者拖到下辈子再偿,非要是这辈子遭罪?」

    妙玉听了这话,更是呐呐无言。

    其实也不是分辩不了。

    她读过的佛家典籍无数,有无数的理由反驳。

    但在这一刻,她却感觉都说不出口。

    「若是佛祖有灵,只望能请保佑这些可怜人,都能过熬过去呢。」

    宝钗没有理会两个妾室的话,依旧饱含忧虑的看着外面百姓。

    她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做得这些也只是杯水车薪。

    因此本不信佛的她,也不由接连祷告了两次。

    妙玉沉默半晌,这时又轻声道:

    「佛祖会不会保佑他们不知道,但夫人已经尽力保佑了。」

    此情此景,让本就已经还俗嫁人的妙玉,对佛祖也有些动摇。

    因此竟用这样有些谤佛的话,对宝钗进行开解,又道:

    「夫人的一颗善心,保佑了这些百姓,也给自己种下善因。」

    宝钗只觉心里沉甸甸的,也没有心情回应。

    只勉强笑了笑,便又注视着外面。

    这边冯府连续布施的善举,换来诸多百姓的感念不提。

    只说另一边,冯一博在朝会上,又听到了北地的消息。

    好在,这次是王子腾的捷报!

    在辽东长勇堡,王子腾大败两部鞑靼大军。

    斩杀鞑靼无算!

    仅战马,就缴获万匹之多。

    这样的战绩,绝对算得上是大胜!

    在经历了之前的鞑靼扣关之后,朝廷正需要这样的一场大胜遮羞。

    景顺帝收到捷报,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他,都难得在朝会上都笑出声来。

    没过两天,便下旨晋王子腾为九省都检点。

    九省统制,虽也是九边名义上最高指挥。

    但只比京营节度使高一级,也就是从二品。

    而都检点和统制的区别,就像都指挥使和指挥使一样。

    相差两级!

    所以九省都检点,就是从一品实权大员。

    再往上,就只有虚职的三公了!

    另外,一直悬而未决的兵部尚书之职。

    也在景顺帝和内阁商议之后,由贾雨村这个兵部侍郎补授!

    这也是对王子腾这次大胜的认可。

    兵部尚书,雅称大司马。

    负责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至此,贾雨村在大魏朝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贾雨村空出的兵部侍郎之位,在几番商议之后,由南京户部右侍郎白家锦接任。

    这个白家锦也算是冯一博的老相识。

    他是新晋勋贵,徽州节度使,广威将军白家钧的族弟。

    之前,就是因为冯一博和开国勋贵关系匪浅。

    再加上,剿倭之事还是开国一脉,南京京营节度使穆琨推荐。

    所以白家锦才会将他当做开国一脉的人。

    当时想要暗中使些手段,为难冯一博。

    贾雨村与贾家有关,又是王子腾的心腹。

    内阁和景顺帝将白家

    锦放在兵部,显然是作为一颗钉子。

    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对开国勋贵,还有王子腾进行一些牵制。

    不用问,这自然是景顺帝的平衡之术。

    这些事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大事。

    但对冯一博却没什么影响。

    直到年前最后一次朝会,白家锦星夜兼程赶到了都中。

    朝会之上,侍班大臣当殿宣布任命:

    「今,南京户部右侍郎白家锦,调任兵部,任兵部右侍郎,司长边地一应军务。」

    六部之中,各有两个侍郎。

    都以左右区分。

    一般来说,左侍郎负责对内事务,右侍郎负责对外事务。

    所以冯一博的礼部右侍郎,才能司长一应海外事务。

    而白家锦接任贾雨村的兵部右侍郎。

    对开国勋臣和王子腾,能起到钳制的原因。

    也在于这个「右」字。

    「钦此!」

    宣布任命之后,白家锦立刻上前谢恩,道:

    「臣白家锦领旨,愿为圣上尽忠!」

    谢恩之后,白家锦退回列班。

    今日朝会也进行完最后一项。

    景顺帝和内阁交换了个眼神,又朝侍班大臣微微点头。

    侍班大臣领会意思,当即道: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正这时,有人从后面急急出列,口中高呼:

    「臣有本奏!」

    说着,那人就已到了丹陛之前,手捧奏本。

    接下来说的话,却人冯一博有些迷惑起来。

    「臣弹劾礼部右侍郎冯渊,不合礼法,难当礼部大任!」迷糊又无奈的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