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都督请留步在线阅读 - 第422章 人生不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么

第422章 人生不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么

    高澄灰溜溜的沿着睢水北上,辗转回到邺城已经是十天之后。到了邺城以后,他老老实实的回霸府等着高欢来教训,没想到,一连等了几天,居然都找不到高欢的人!

    这下高澄彻底慌了,在府里四处打听,得知高欢最近军务繁忙,一直都在城外大营内公干。等到回来的第五天,高澄终于等回了风尘仆仆一脸疲惫的高欢。

    霸府的书房里,高欢看了看心有惴惴的高澄一眼,随即嗤笑道:“玩够了么?滋味如何?”

    “那滋味可是……”高澄差点说漏嘴,连忙闭口不言。

    “段孝先年少有大略,将来可以托付大事。我本想让你跟他多熟络一下,并不指望你这次去青徐可以学到些什么。”

    高欢悠然一叹,看到高澄诚惶诚恐的样子,连忙感慨道:“一个妇人而已,玩了也就玩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听到这话,高澄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之前在青徐闹出来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

    “父亲最近好像很忙碌,究竟是……”

    高澄平日里不拘小节,但是对于高欢的情绪与身边人物事务,都是异常的关注,所以也注意到了高欢身上的疲态。

    “慕容绍宗亲自领军攻打乡县,韩轨不敌,已经退到襄垣。并州肆州今年恐有恶战,为父马上要领兵出征了。”

    高欢叹了口气,他还打算今年冬天来收拾尔朱荣呢,没想到他还没出手,尔朱荣反而先出手了!

    人算虎,虎亦算人。北方各势力之间的征讨,没有说别人要等你准备好了再动手的道理。

    “父亲,那要紧么?”

    高澄有些紧张的说道。

    “大概是不要紧的吧?”

    高欢像是安慰自己一般的说道。这要紧不要紧,有时候真是两说,飞龙骑脸输了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比如说当年的葛荣就是个例子。

    正在这时,霸府内当参军记室的崔季舒走了进来,将一份前线的战报放到了高欢的案头,随即退出书房。

    “慕容绍宗带兵攻克襄垣?”

    高欢还以为自己是看错了!

    要是再打下去,上次征讨尔朱荣的战果,就要全部付诸东流了。

    “你现在没事对吧?去把孙腾叫来吧。”

    高欢疲惫的摆了摆手说道。最近他一直在查看城外编练新军的情况,没想到前线战况比他想的还要糟糕。

    “好的父亲。”

    高澄也有些被吓到了,他急急忙忙的将孙腾找来,一听到这個消息,果然对方的面色也深沉下来。

    “尔朱荣没有军粮了。”

    想了半天,孙腾得到了这样一个看似荒谬的结论。

    高澄刚想反驳对方,没想到高欢竟然也点了点头道:“本王也是这么认为的,尔朱荣此番南下是因为干旱歉收不得已而为之。”

    听到这话,高澄瞬间熄灭了插嘴的心思,他深刻感悟到,自己的段位离他老爹还差了十万八千里。高欢可以跟孙腾达成共识,而他认识不到,这并非是智力上的欠缺,而是少了实践经验。

    “尔朱部虽然定居秀容城,但行事与游牧部落无二。草原部落遭遇天灾时,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南下劫掠求生。此番尔朱荣派慕容绍宗领兵南下,反倒是说明如今尔朱部补给困难,不得不以战养战。”

    作为谋士,遭遇重大变故时,能够剥茧抽丝,从危难中找到一丝转机,这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之一。毫无疑问,作为谋主,孙腾哪怕谈不上卓越,起码也是个合格与堪当大任的。

    “那你以为此番要如何应对?”

    高欢不动声色问道。

    他经常就是心里已经有主意了,但却一直不说,必须要等其他人把建议讲出来以后,才会说出自己的看法来。

    “高王,可派人联络关中贺拔岳,共讨尔朱荣,平分其地。具体说来,就是贺拔岳得正平、平阳二郡(临汾盆地),我们得西河、太原(晋阳地区)二郡。”

    孙腾一直在考虑大略,这些腹稿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高欢一听就知道妙极,连忙抚掌大笑道:“我们带兵支援晋州,只要守住这个冬天,待尔朱荣兵疲师老的时候,贺拔岳的人马也到了。那个时候尔朱荣首尾不得相顾,看他拿什么来赢!”

    “没错,属下所想,正是如此!”

    “好!好!好!哈哈哈哈哈哈!”

    高欢和孙腾一起大笑起来,一旁的高澄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脑子根本就跟不上“大人们”的思维。

    高欢心情大好,看着高澄笑道:“阿澄,随我一同出征晋州吧!”

    “好的父亲……”

    高澄满心不高兴,又不便表露出来,他本身就很讨厌带兵出征这样的事情。

    ……

    吴兴豪强磨磨唧唧的一直不愿意派人到建康中枢“请罪”,刘益守在回寿阳之前,命于谨带兵一万入驻吴兴以北的义兴郡阳羡城。从这里出兵攻打吴兴城不过百里远,走水路一日一夜便能轻松到达。

    这一下可把吴兴诸多豪强们给吓坏了。沈恪连忙带着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的联名信前往建康。去了之后才知道刘益守已经“前往青徐”挂帅北伐去了。

    他只好跟留守建康的陈元康聊了聊,陈元康只是说让沈恪即日起去襄阳赴任,至于吴兴的事情,自然会有人处理,希望沈恪可以安于本分,不必理会这些杂事。wap.

    陈元康公事公办的态度,让沈恪瞬间明白对方为什么不鸟他了。

    当初朝廷下的旨意,是让三吴地区有钱出钱没钱出人。就连离得最远的会稽也出了不少钱粮。如今吴兴这边就派人送来一封“表忠心”的信,这可踏马的羞辱人了。

    如果不对吴兴之豪强有所惩戒,建康的政令军令,岂不是跟儿戏一般?

    沈恪辞别陈元康离开台城后,连忙的给家里写信,让他们组织人手,务必以最快的时间,送一批军粮到义兴郡“劳军”,顺便派出私军参与北伐!

    果不其然,这封信送到了以后,吴兴那边手忙脚乱的凑齐了一批军粮送到义兴郡,于谨接收了这批军粮后,就真的退兵了!

    一时间,建康以南各郡县,以支援北伐名义送钱送粮的络绎不绝。陈元康照单全收,将这些钱粮都安置于丹阳郡内所建义仓,用于安置灾民。

    尚书府内新置办了一个“赈济属”,以丹阳仓的财货粮食为资本,对建康周边小农自耕农实行低息借贷,鼓励他们从山林湖泽的偏僻处回归从前的家园从事农耕。

    几乎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萧衍驾崩引起的变乱,造成建康周边流离失所的情况被立即遏制,尚书府又颁布新令,开垦江宁、湖熟、丹阳等地荒田,以屯田的方式招募佃户入驻。

    自秋收起,建康周边就进入了稳定期,一片繁忙的景象。盗匪横行,田宅荒芜的情况并没有如很多人预期的那样出现,反倒是显现出一副“中兴崛起”的派头。

    这种情况,很像是刘宋初年“元嘉之治”的那种味道。

    对于这些事情,刘益守并不是知之甚详。在他离开之前,建康的治理方针早就已经安排好,都是众人商议讨论,在解决主要矛盾,适当妥协的原则下制定的一揽子计划。

    包括让于谨带兵南下“适当的”展现武力,而不是明火执仗歼灭豪横一方的世家豪强,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就是让建康南面的那些人出“份子钱”来支持改革,刘益守则是严格将改革范围限定芜湖、江宁、丹阳、湖熟、京口、广陵等建康周边地区。吸纳灾民,开垦荒地,低息借贷,用世家豪强们送来的钱办自己的事情。

    在刘益守和麾下众臣的规划中,两淮是自留地,可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谁不爽就搞谁,全家一起拉清单,这个被刘益守称为“蓝区”。

    建康和建康周边地区,十分富裕却又有皇权和有名无实的朝臣们掣肘。这些地方,只是改变“经济基础”。大规模的屯田,打击豪强势力,控制湖墅庄园经济的规模,以各种理由将那些大世家们迁出建康。

    这些地方或许有争斗,但那些人一定不是刘益守麾下大军的对手。斗争的规模和烈度都是有限度的,这个被称为“绿区”。绿区的地方,刘益守可以严密掌控着地方官员的任用,如臂指使。

    三吴和建康西南面的一些地方,世家豪强力量强大,但他们已经不太可能,也没有心思去扶持萧氏宗室造反。

    刘益守对这些势力暂时采取“安抚”的策略,只要出钱出力北伐的,就是“自己人”。这些地方收得上税,但无法随心所欲的安插地方官员,这个被称为“黄区”。

    至于更南面的广州一带,还有荆襄南部、江州等地,藩王和豪酋势力林立,随时有可能反叛,无论撂在什么时候,终究都是需要去出兵征讨的,这个被称为“红区”,既收不上赋税,又弄不到兵员,只能算是名义上的统治区。

    刘益守为陈元康等人提供了不同寻常的治理思路,那便是不同地区不同办法,将梁国各州郡分门别类的进行管辖,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才强势推进改革。在世家豪强势力强大的地方,则是以“切香肠”的办法逐步推进。

    开发“蓝区”,扩大“绿区”,稳住“黄区”,无视“红区”,就是刘益守临走之前,交待陈元康的最重要事项。

    在客观而科学的施政指导下,江南历经一年的动荡,终于彻底平息了下来。

    ……

    寿阳城的刘府书房内,刘益守见到了一位令他很意外的客人。

    长乐冯氏的冯令华,冯娘子的姑姑!

    冯娘子在刘益守上次去建康之前的一个晚上,两人没羞没臊的玩到天亮。结果这次回来,她就告诉刘益守怀了二胎。

    刘益守觉得,女人怀孕有时候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并不是你“辛勤耕耘”,收获就会成正比的。

    他近期在建康,在萧玉姈身上也算是尽心尽力了,两人郎情妾意,房事的时候真是水乳交融快活极了,但萧玉姈的肚子就是没动静。

    没想到冯娘子才一夜就又怀上了,这真是没法去说理。

    “上次见刘都督的时候,您还是孑然一身,如今却也妻妾成群,真是不由得令人唏嘘感慨啊。”

    不算目前处于怀孕期已经快生了的元玉仪,还有刚刚怀二胎的冯娘子,刘益守现在已经有了三子五女,妻妾九人。

    说多比不上许多地位远远不如刘益守的世家之人,说少,那也真不算少了!

    面对冯令华的揶揄,刘益守无言以对,他只好岔开话题道:“冯娘子一直很想念您,不如就在寿阳住下如何?”

    冯令华从前接触的都是北魏朝堂上的人物,如何听不出刘益守话语里的真意?她叹息一声道:“如今北面的局势波谲云诡,可能刘都督想象不到有多复杂。”

    她一直叫刘益守为“刘都督”而不是“吴王”,其实本身的立场已经很明显。

    南面的官僚阶层,和北面的世家,根本就不是一拨人。

    刘益守吴王的身份,算是他夺得建康之后的“自娱自乐”,北方的那些世家之人,可没有承认过这个封号。

    “您是冯娘子的姑母,有话不妨直言。”

    刘益守不动声色的说道。

    “高欢入主邺城后,一直没有真正的稳定人心。六镇、河北世家、洛阳禁军旧部等势力一直没有整合完毕。一旦稍有差池,北方又会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

    有些人让我来问问你,有无入主北方之心。”

    冯令华慢悠悠的说道。她从前就是担任着协调洛阳城内各世家利益的中间人角色,如今不过是重操旧业罢了。

    入建康者为王!不仅是在南面是这样的规矩,在北边的世家豪强看来,只有入主建康的人,才有跟他们平等对话的权力。要不然只能算是“地方势力”。

    比如说历史上陈霸先干掉王僧辩,击退入侵建康的北齐大军之后,他对北齐皇帝高洋上表的姿态就是形同跪舔的,并不比王僧辩的吃相好看多少。

    这就跟之前刘益守入主寿阳的时候,北方世家豪强对他不屑一顾的原因雷同。

    你也不过是个棋子,还不配让我们奉你为主,多半就是这么个意思。

    冯令华此番前来的原因也很简单,刘益守入主建康,并且已经站稳脚跟。在北方的很多世家豪强看来,如今刘益守也算是争夺天下的棋手之一,值得他们下注了。

    “这是什么?”

    刘益守好奇问道。

    “博陵崔氏子弟崔士谦,如今镇守南阳宛城。这是博陵崔氏出面写给你的联名信。”

    冯令华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递给刘益守。

    “你们都是……人才啊。”

    看完信,刘益守唏嘘感慨的说道。

    崔小娘家族的人开始发力了!携剑远行的都督请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