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在线阅读 - 1475.有意取消丁税

1475.有意取消丁税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余龙为难道:“从军前需要来看,从蒙古购马却是不能保证各类军马的供应稳定,的确有必要建立自给自足的马政体系,以确保必要时不出岔子;但臣从未涉及过马政,并不知道原来各地马场是如何运作的,实在不敢误导陛下。”

    说到这,余龙偷偷看了一眼朱由崧,这才咬牙说道:“臣以为,马政之事,陛下还是征询兵部为妥当。”

    朱由崧笑了笑:“兵部张卿那边,朕自然要问的,但卿的意思,朕也听懂了,那就是,还是有必要在国内恢复必要数量之马场的。”

    但是以太仆寺系统之前的运作来看,官办马场迟早是要被方方面面侵吞干净的,所以,朱由崧又问道:“以济州牧场、虾夷地牧场旧例如何?”

    济州牧场、虾夷地牧场是与济州皇庄、虾夷地皇庄平级的、由内务府管辖的皇家产业,与文官系统并无牵扯,因此如果日后有权贵敢加以染指,可以用大不敬之罪来处置,并且某些牧场管事要是贪鄙无能,或也能直接按内廷法度加以处置,而不必担心文官集团的袒护。

    余龙回复道:“臣只知道济州牧场、虾夷地牧场更多用于育种,至于相关利弊,并不清楚,实无法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余龙实在没办法就自己知识面以外的东西做出阐述,对此朱由崧只好让余龙退下,然后命人将随扈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和内阁大学士王应熊给叫了过来。

    朱由崧传王、张两人来,倒也不纯为了太仆寺马政系统的事情,所以,他首先对二人言道:“眼下朝廷用度紧张,辽饷、练饷短期内也是裁撤不了的,所以,朕有意将辽饷、练饷与正赋归并,以为日后新的基准税率,但如此一来苦我大明百姓甚多,故朕有意从其他地方找补,以略舒民怨、避免流寇再起。”

    朱由崧竖起一根手指:“朕以为或可以废止了丁税!”

    明代丁税(徭役、均徭)一般分为力差和银差,力差是农民自己亲去服役或由丁民自行雇募;银差是缴纳货币,也就是说有钱的或觉得亲自服徭役会影响自己赚钱的,可以用银钱赎买自己的服役时间;但在明代中前期,力差是主流,银差的数量非常有限。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明代中叶以后明廷的财政状况日趋恶化,所以“一条鞭法”便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到了张居正改革后,赋和役才在官府条文中并为了一条,然后按亩征银,但“一条鞭法”在某些地区是不合符实际情况下的,所以没办法全面施行,这就导致了有些地方仍存在“户口有户口之银、丁口有丁口之银”的现象,但不管是不是本地执行了一条鞭法,各地大明百姓的负担都没有减轻,相反由于“黄宗羲定律”的存在,负担还加重了,所以,朱由崧有意彻底取消了从汉武帝以来执行了小两千年的丁税口赋制度。

    王应熊听罢大惊失色:“陛下,此事一定慎重啊!”

    王应熊随即解释道:“首先,取消丁税后,各地官府修河堤、补驿道就没有人力可用了,若是官府出银募役,那地方开销就会暴增,进而入不敷出,一旦地方财政瓦解,中枢也将深蒙其害的;”

    王应熊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正所谓牵一发动全身,有些事情还真不是朱由崧想改就能改的。

    “其次,士绅优免中就有免劳役一项,若是天下丁税皆免,又如何彰显读书人的身份和地位呢?”

    虽然朱由崧对士绅免税的优免政策深恶痛绝,但眼下朱由崧还没有完成国内兵马的再安置,没有彻底收回兵权,所以,朱由崧自然不会匆忙触犯了士绅的利益:“王老先生,关于士绅优免的事情,朕也有考虑,总之在废止丁税成为国策之前,朕会出台相应弥补政策的,不会让士绅吃亏的;至于废止劳役后,地方建设支出大增与两饷合并正税后的收益相比,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稍后还要户部做明确计算,再做决断。”

    各地徭役又不是天天有的,相比辽饷和练饷的加征,户部会怎么选,自是不言而喻的,王应熊显然也不是为了日后地方工程人力非的问题质疑朱由崧废止丁税的提议,而是为了士绅优免讨个说法。

    既然朱由崧说他会考虑到士绅的利益,王应熊自然不会继续纠缠,于是朱由崧便继续道:“废止徭役的同时,朕恢复兵役!”

    朱由崧的各道镇戎兵设置,实际把卫所制给彻底裁废了,但卫所制废除后,兵从哪里来呢?因此恢复兵役势在必行。

    张缙彦皱了皱眉:“陛下,历朝历代关于兵役,可是闹得天怒人怨啊!甚至多有百姓故意摧残身体,以躲避兵役的事例······”

    扣扣563743675

    朱由崧打断道:“卿说的朕都明白,朕已经着大都督府估算过了,京营、边军、各地镇戎兵马并三洋水师在内,当下需要六十万兵弁,而眼下卫所早就不像样子了,这些兵弁总要有来路的,所以,兵役势在必行;当然,为了避免卿说的天怒人怨以及百姓自残身体,实施兵役制度当奖惩并重。”

    朱由崧仔细说明道:“所谓壮士十年归,所以服兵役者十八入营、二十八岁得归,如此只要不在战争中伤亡,却是可以继续正常过日子;并且以十年为期的话,每年天下各道只要增六万兵,这个数字也不至于天下翕然;再者,独丁不征、长男不征、病弱者不征,且服役期间,月给米面一石、银一两,期满者还可授地三十亩,并于领受后头两年享有免税待遇,卿等为,一一落实后,还会闹乱子吗?”

    以大明目前年人口增长十五万至二十万来算,一年征六万兵倒也问题不大,但张缙彦却担心道:“陛下,六十万兵马,不计器械装备、日常消耗,仅粮饷一年就七百二十万石米面、七百二十万两白银了,朝廷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来;再有就是,眼下或因为兵乱刚止,各地尚有余地可授,但若日后人丁滋生,又哪来一年一百八十万亩地授予除役兵勇啊······”caler的南明之我是弘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