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瞎眼后我竟教始皇帝造大秦的反?在线阅读 - 第37章 嬴政的天降神器

第37章 嬴政的天降神器

    粟米饭很扎嗓子。

    对于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王公大夫们来说,简直是催命。

    除了几个武将能把眼前粗粝的饭食大口吃完,其他大臣基本上都是做做样子。

    意思到了就行。

    没谁真心实意地体会庶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劣食。

    应付几口,表示表示对王诏的尊敬即可。

    别给自己找罪受。

    粗粝的饭食他们可以应付。

    冬季的冷风可不会因为他们是王公大夫而留情。

    一顿饭的功夫。

    因为剧烈运动而流的汗水,在冷风的亲吻下,逐渐变成要命的寒意。

    粗布衣衫逐渐僵硬,冰冻。

    原本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们抖成筛子,侧耳听去,只听到一片牙关紧咬的“咯咯”声。

    赵高开心地看着他们发抖,看着他们跟鹌鹑一样挤成一团取暖。

    脸色却无比谦卑:“大王还在前方等候,诸位,该赶路了!”

    他只是想让这帮王公大臣们受点罪。

    又不想真冻死这帮混球。

    只能威胁着催促众人赶路,活动起来,才不会被冻死。

    言毕,吩咐寺人挥鞭赶车,任由朝廷百官艰难地跟在身后慢跑。

    嬴政的本意,只是想让朝中百官感受民间疾苦。

    没想到赵高的小手段,仅仅用了一天一夜,就把王公大臣们变成乞丐。

    次日。

    当他看到自己的大臣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扶起已经不会说话的李斯,好奇地问:“区区三十里路,廷尉为何如此落魄?”

    此时的李斯,发髻散乱。

    布衣污秽不堪。

    脸上也黑一道白一道,难看得像刚刚越过边境的难民。

    牙齿咯咯作响,愣是说不出一句话来。

    眼泪宛如洪水泛滥,决堤而下。

    百官中,绝大部分人都跟李斯一个鸟样。

    甚至还不如。

    有几个瘫在地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跟打摆子的病人似的,只是发抖。

    “生火!”

    嬴政眼看情况不妙,急忙下令:“火堆越大越好!”

    “烧汤,要肉汤。”

    原本,他还想着让百官跟自己一起犁地。

    看看犁铧的逆天作用。

    仔细想想,还是先救人要紧。

    除了几个武将,百官都口不能言,脚不能动。

    要是都折在这里,大秦的权力体系马上崩塌。

    着手安排护卫和寺人去生火照顾大臣,眼看事态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

    他才有空招来个将军询问:“区区三十里路,又无背负重物,百官为何如此狼狈?”

    想不通啊。

    每天锦衣玉食伺候着的秦王,都能冒着风雨行走三十里。

    朝廷内的大臣,怎么就这么不顶事?

    三十里路都赶不了?

    被招来问话的武将是赢姓宗族出身的赢极。

    抱拳叹气道:“唉!百官都是锦衣玉食伺候着的。”

    “饭来张嘴,衣来伸手。”

    “出有车驾承载,入有鸾轿乘坐。”

    “每日走动,不过千步。”

    “何时像行军一样,赶路三十里?”

    “长途跋涉不知节省体力。”

    “疯跑时,大汗淋漓;瘫倒时,寒风刺骨……”

    武将的身体底子本来就厚。

    寒风中行军也是家常便饭。

    赵高折腾百官的小技巧,赢极也看不明白。

    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要怪,就怪百官身体羸弱,被伺候得太舒服了。

    “也好,让他们体悟体悟庶民的艰辛。”

    听完赢极的解释,嬴政越发觉得自己英明神武。

    接下来的犁地环节不能省。

    得让百官挨个学会犁地,见证犁铧的强大,再去庶民家里好好瞧瞧。

    看看他们治下的黎民过的是什么日子。

    为后面的修改律法做铺垫。

    心不狠,站不稳。

    为了大秦的万世基业,他必须豁出去让百官感受到疾苦。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死几个也无所谓。

    虽然百官叫苦连天,被折磨的凄凄惨惨悲悲切切。

    其实,大秦的冬天真不太冷。

    按照罗毅的标准来看,大秦所处的时代咸阳的冬天跟后世的江南差不多。

    国师府里的竹子还翠绿欲滴。

    院子里的泥水尚未凝结成冰。

    能有多冷?

    邯郸比咸阳更冷,嬴政在缺衣少食的时候,一样不是挺过来了。

    “今日,寡人要给大家看个天降神器!”

    等百官恢复活力,嬴政便迫不及待地让赵高套好老牛和犁铧。

    把百官赶到地头开始试验。

    他指着昨天被征用来的土地解释:“此方土地寡人昨日命人丈量过,约有三亩。”

    “五口之家,来年春天翻耕,耗时十日。”

    “寡人想试试。”

    “用两头黄牛和两个人,一幅犁铧,能否用一日时间翻耕……”

    五口人需要翻耕十天的工作。

    两头牛加两个人,一天干完的话,可以节省三个人力。

    还能省下两日时间。

    这中间的效率提升堪称恐怖。

    百官虽然不懂干农活,账却算的很清楚:

    “大王莫要玩笑,牛如何能替人干活?”

    “当真如此的话,老臣为大王贺,为大秦贺。”

    “二牛二人每日可翻耕三亩,可抵五人五日劳作,岂不是说,每日可抵二十五人劳作?”

    “如此一来,我大秦又可开垦万顷良田?”

    “……”

    大秦重农抑商,耕战立国之类的国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农业耕作效率太低。

    如果能大幅度提升耕作效率,节省出来的人力,可干的事情就太多了。

    百官哪有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只是,犁铧这种东西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没人敢确定自家大王是不是在吹牛皮。

    牛这种动物,不是用来拉车就是用来吃肉。

    从未想过还能替人干活。

    简直匪夷所思。

    是以,多数朝中大臣选择观望,而非大拍马屁。

    嬴政也不多加解释。

    他自己也拿不准犁铧的作用。

    只是出于对国师的信任,才敢在结果出现之前向百官解释犁铧的好处。

    要见真章,还得下地。

    他命赵高牵牛,自己亲自扶犁,开始耕田。

    锈迹斑斑的犁铧插入泥土,在两头老牛强大的牵引下,瞬间划破板结的土地。

    翻起一道黄色的小浪不断前移。

    跟在身侧的百官双眼放光地看着大王手里的犁铧。

    脸上的疑虑,也逐渐变成惊喜之色。

    真行!乐瑶小公举的瞎眼后我竟教始皇帝造大秦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