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布局东南
紫禁城,宫后苑。
越过京紫禁城中轴线上大最北端,跨越坤宁门,便是大明皇室专属的"御花园",因为位于坤宁宫后方,故得名"宫后苑"。
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树、柏树和竹子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
一同在坤宁宫用过早膳之后,朱由校便是陪着自己的正宫皇后,于宫后苑中漫步,残留的白雪映衬在宫灯之上,倒也妙趣无穷。
终究是刚刚为朱由校诞下嫡长,身子尚且虚弱,不过是盏茶功夫,张焉便是觉得有些疲累,呼吸也是不由自主的有些急促。
感受到身旁人的异样,朱由校连忙扶着张焉缓缓行至不远处的凉亭。
一旁随侍的司礼监秉笔早就提前从身后的小太监手中接过垫子,赶在帝后二人赶至之前铺好,以供二人落座。
"皇爷可莫要忘了太妃的吩咐,也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其他妹妹们。"
许是瞧得朱由校心情不错,似乎已经将前两日的坏心情忘却,张焉不由得轻笑着开口,打趣起了身旁的丈夫。
闻听此话,朱由校先是一滞,而后便是涌现了些许不解:"宝珠这是何话?"
皇后见天子的目光看来,脸色微红:"陛下放心,臣妾绝不是那善妒之人,臣妾虽然有幸为陛下诞下嫡长,但陛下麾下子嗣仍然稀薄..."
自从天启元年进宫之后,她便是被朱由校捧在手上,宠冠后宫,与她一同进宫的纯妃良妃甚至是因为她的"劝谏",方才被朱由校临幸。
而后朱由校又陆陆续续于后宫之中填充了数人,总算是令得有些冷清的后宫有了些许"人间烟火"的味道。
只是除了她在去年为朱由校诞下嫡长之外,其余人等的肚皮皆是没有半点反应,朱由校膝下仅有朱慈燃这一支独苗。
现如今这个时代,医疗水平极为落后,即便是皇室之中,婴孩的夭折率也是极高,一旦朱慈燃有个"三长两短",那么朱由校又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说不定便会重蹈昔日武宗皇帝的覆辙。
尤其是自己的丈夫与昔日的武宗皇帝一般,皆是信重武人,重视军事,如此种种也就不由得令张焉多想了一些。
听得张焉有些语重心长的"唠叨",朱由校的脸上也是浮现起一抹苦笑,自己的正宫皇后居然上赶着给自己"找女人"。
"陛下,这乃是关系到国本社稷的大事,决议不可小觑。"
见得朱由校沉默不语,张焉突然板起了脸,有些严肃的冲着自己的丈夫说道,除却一生无子的武宗皇帝之外,哪个皇帝在朱由校这个年纪膝下没有几个子嗣?
即便是孝宗皇帝早年间膝下也曾有二子,只是后来幼子不幸夭折,唯有武宗皇帝顺利成年,继承帝位。
"是是是,朕知晓了。"
见到张焉有些上纲上线,朱由校脸上颔首,应承了下来,生怕说的慢了,就会被张焉唠叨个不停。wap.
此前他去给刘太妃请安的时候,便是被其唠叨过数次,平日里相处的时候更是明里暗里的“暗示过”无数次。
却没想到,现如今就连自己的结发妻子也是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之中。
"太康伯近些时日在忙些什么?"
又是随后与张焉谈笑了两句,朱由校装作无意,提起了张国纪的名字。
作为当场国丈,又是未来大明太子的"姥爷",张国纪现如今可谓是京师之中最为炽手可热的人物,每日想要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
无论是勋贵亦或者朝野之上的衮衮诸公,每逢聚会,必派遣府中门子向张国纪送去请柬,以表尊重。
只不过张国纪却是一直闭门不出,从不见客。
"父亲前些天刚来宫里瞧过臣妾,听父亲说这些天一直于府中读书赏花,也没做些什么。"
听闻朱由校提起了自己父亲,张焉不疑有他,眨了眨眼睛,便将张国纪的近况说出。
虽说自从她嫁给朱由校之后,便是曾不止一次的告诫自己的父亲,只是安心于府中养老,切勿与朝臣勋贵往来,以免给朱由校徒增烦恼。
但终究是生养他的父亲,见他整日里于府中"幽禁",张焉也是心疼的紧,眼下听得朱由校似乎有差事委任给张国纪的意思,自是有些喜不自胜。
"唔,太康伯.."
朱由校闻言稳稳点头,但却没有多说,福建那边,"海贼王"李旦早已将麾下一众势力交付给了福建巡抚南居益,但麾下的"生意"却是没有停下。
作为李旦最得力的助手,郑芝龙当仁不让的接过了李旦的担子,继承了李旦的位置,继续为大明"效力"。
随着朝廷海禁口子的放开,现如今帝国东南沿海已是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虽说朱由校已下旨于泉州,福州等地设立税课司监管税务,但仍需一位朱由校信得过的"大人物"坐镇。
恰好,作为国丈的张国纪便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虽说没有对张焉明说,但是朱由校已是打定主意,待到开春之后,便是令太康伯张国纪赶至福建泉州府坐镇。
此前朱由校已经发中旨指示过福建巡抚南居益,令郑芝龙及其麾下的船队往返于各地,募集粮草,借以缓解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时期所带来的影响。
如若朱由校的记忆没有出现偏差,肆虐中国十数年的小冰河时期将在明年彻底露出狰狞的变容,并在数年后达到顶峰。
皆是,诸如地龙翻身,洪涝灾害,大旱,鼠疫等天灾将陆续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幸自他继位之后便是于全国各地大力推行农政,现如今已是初见成效,除却陕北,西南等地之外,各地的粮仓还算丰盈,应当不至于像原本历史上那般"致命"。
"陛下,信王爷来了。"
正当朱由校神游海外的时候,司礼监秉笔的声音突然在朱由校的耳边响起,将其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叫进来吧。"
没有犹豫太久,冲着司礼监秉笔轻轻点了点头,自从张焉为他诞下嫡长之后,自己的这位幼弟便是"老实"了许多,也偶尔会入宫给他请安。
就不知今日,是因为何事...柯久的扬明
越过京紫禁城中轴线上大最北端,跨越坤宁门,便是大明皇室专属的"御花园",因为位于坤宁宫后方,故得名"宫后苑"。
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树、柏树和竹子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
一同在坤宁宫用过早膳之后,朱由校便是陪着自己的正宫皇后,于宫后苑中漫步,残留的白雪映衬在宫灯之上,倒也妙趣无穷。
终究是刚刚为朱由校诞下嫡长,身子尚且虚弱,不过是盏茶功夫,张焉便是觉得有些疲累,呼吸也是不由自主的有些急促。
感受到身旁人的异样,朱由校连忙扶着张焉缓缓行至不远处的凉亭。
一旁随侍的司礼监秉笔早就提前从身后的小太监手中接过垫子,赶在帝后二人赶至之前铺好,以供二人落座。
"皇爷可莫要忘了太妃的吩咐,也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其他妹妹们。"
许是瞧得朱由校心情不错,似乎已经将前两日的坏心情忘却,张焉不由得轻笑着开口,打趣起了身旁的丈夫。
闻听此话,朱由校先是一滞,而后便是涌现了些许不解:"宝珠这是何话?"
皇后见天子的目光看来,脸色微红:"陛下放心,臣妾绝不是那善妒之人,臣妾虽然有幸为陛下诞下嫡长,但陛下麾下子嗣仍然稀薄..."
自从天启元年进宫之后,她便是被朱由校捧在手上,宠冠后宫,与她一同进宫的纯妃良妃甚至是因为她的"劝谏",方才被朱由校临幸。
而后朱由校又陆陆续续于后宫之中填充了数人,总算是令得有些冷清的后宫有了些许"人间烟火"的味道。
只是除了她在去年为朱由校诞下嫡长之外,其余人等的肚皮皆是没有半点反应,朱由校膝下仅有朱慈燃这一支独苗。
现如今这个时代,医疗水平极为落后,即便是皇室之中,婴孩的夭折率也是极高,一旦朱慈燃有个"三长两短",那么朱由校又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说不定便会重蹈昔日武宗皇帝的覆辙。
尤其是自己的丈夫与昔日的武宗皇帝一般,皆是信重武人,重视军事,如此种种也就不由得令张焉多想了一些。
听得张焉有些语重心长的"唠叨",朱由校的脸上也是浮现起一抹苦笑,自己的正宫皇后居然上赶着给自己"找女人"。
"陛下,这乃是关系到国本社稷的大事,决议不可小觑。"
见得朱由校沉默不语,张焉突然板起了脸,有些严肃的冲着自己的丈夫说道,除却一生无子的武宗皇帝之外,哪个皇帝在朱由校这个年纪膝下没有几个子嗣?
即便是孝宗皇帝早年间膝下也曾有二子,只是后来幼子不幸夭折,唯有武宗皇帝顺利成年,继承帝位。
"是是是,朕知晓了。"
见到张焉有些上纲上线,朱由校脸上颔首,应承了下来,生怕说的慢了,就会被张焉唠叨个不停。wap.
此前他去给刘太妃请安的时候,便是被其唠叨过数次,平日里相处的时候更是明里暗里的“暗示过”无数次。
却没想到,现如今就连自己的结发妻子也是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之中。
"太康伯近些时日在忙些什么?"
又是随后与张焉谈笑了两句,朱由校装作无意,提起了张国纪的名字。
作为当场国丈,又是未来大明太子的"姥爷",张国纪现如今可谓是京师之中最为炽手可热的人物,每日想要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
无论是勋贵亦或者朝野之上的衮衮诸公,每逢聚会,必派遣府中门子向张国纪送去请柬,以表尊重。
只不过张国纪却是一直闭门不出,从不见客。
"父亲前些天刚来宫里瞧过臣妾,听父亲说这些天一直于府中读书赏花,也没做些什么。"
听闻朱由校提起了自己父亲,张焉不疑有他,眨了眨眼睛,便将张国纪的近况说出。
虽说自从她嫁给朱由校之后,便是曾不止一次的告诫自己的父亲,只是安心于府中养老,切勿与朝臣勋贵往来,以免给朱由校徒增烦恼。
但终究是生养他的父亲,见他整日里于府中"幽禁",张焉也是心疼的紧,眼下听得朱由校似乎有差事委任给张国纪的意思,自是有些喜不自胜。
"唔,太康伯.."
朱由校闻言稳稳点头,但却没有多说,福建那边,"海贼王"李旦早已将麾下一众势力交付给了福建巡抚南居益,但麾下的"生意"却是没有停下。
作为李旦最得力的助手,郑芝龙当仁不让的接过了李旦的担子,继承了李旦的位置,继续为大明"效力"。
随着朝廷海禁口子的放开,现如今帝国东南沿海已是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虽说朱由校已下旨于泉州,福州等地设立税课司监管税务,但仍需一位朱由校信得过的"大人物"坐镇。
恰好,作为国丈的张国纪便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虽说没有对张焉明说,但是朱由校已是打定主意,待到开春之后,便是令太康伯张国纪赶至福建泉州府坐镇。
此前朱由校已经发中旨指示过福建巡抚南居益,令郑芝龙及其麾下的船队往返于各地,募集粮草,借以缓解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时期所带来的影响。
如若朱由校的记忆没有出现偏差,肆虐中国十数年的小冰河时期将在明年彻底露出狰狞的变容,并在数年后达到顶峰。
皆是,诸如地龙翻身,洪涝灾害,大旱,鼠疫等天灾将陆续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幸自他继位之后便是于全国各地大力推行农政,现如今已是初见成效,除却陕北,西南等地之外,各地的粮仓还算丰盈,应当不至于像原本历史上那般"致命"。
"陛下,信王爷来了。"
正当朱由校神游海外的时候,司礼监秉笔的声音突然在朱由校的耳边响起,将其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叫进来吧。"
没有犹豫太久,冲着司礼监秉笔轻轻点了点头,自从张焉为他诞下嫡长之后,自己的这位幼弟便是"老实"了许多,也偶尔会入宫给他请安。
就不知今日,是因为何事...柯久的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