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朕在线阅读 - 563【暗流涌动】

563【暗流涌动】

    一方逃得太累,一方追得太累,雨中的泥水里遍地都是人。

    多尔衮已经脱掉甲胄和靴子,虽然停下来卸甲很危险。但只要把甲胄脱掉,绝对能把逃命时间补回来,实在是棉甲淋雨之后太重,靴子踩进烂泥太难拔出。

    “殿下快走,我来率兵阻敌!”吴拜眼见追兵愈近,拔刀召集侍卫杀回去。

    多尔衮感动莫名,说道:“我定善待你的族人!”

    吴拜是黄台吉重用的十六大臣,他爹吴理堪官至前锋统领。吴拜自己十六岁从军,跟着努尔哈赤和黄台吉打仗,多尔衮掌权后封其为一等子爵。是瓜尔佳氏的老祖宗之一。

    吴拜留下来收拢溃兵,等大同军追来,竟然聚集上百人。。

    八旗兵逃散了,大同军也追散了。

    十多个大同士卒,面对一百多八旗兵,领队的军官立即吹响铜哨。

    附近数百大同军,陆陆续续聚集,列队围向这些悍不畏死的敌人。双方都累得没啥力气了,完全靠意志力支撑,互捅半天也没死几个,倒是八旗兵受伤的有很多。

    在庐陵县就追随赵瀚的吴勇,此时终于调来辽东做旅长。

    他此刻浑身发软,两腿累得直打颤,连续几枪都捅在吴拜的棉甲上。被雨水泡胀的棉甲,更加难以破防!

    好在以多打少,一个士卒把吴拜捅得身体摇晃,吴勇趁机快准狠的捅出一枪。

    正中咽喉。

    这位黄台吉麾下的十六大臣,捂着脖子缓缓倒下,鲜血从伤口涌出,混进地面的泥水中难以分辨。

    “抓到一个鞑子大官!”

    附近又有大同军在喊,也不晓得是哪个满洲贵族被俘虏了。

    王廷臣提着一颗脑袋,走到吴三桂面前问:“这是哪个?”

    吴三桂定睛一看,回答说:“十六大臣,阿布岱,富察氏。”

    “哈哈,弄死一条大鱼。”王廷臣笑道。

    吴三桂很快忙碌起来,又有人抓到一员将领,过来问:“这个是谁?”

    吴三桂说:“索浑,钮钴禄氏,伪清开国五大臣额亦都之子。”

    “要杀就杀,莫要恁多废话!”索浑被按在泥地里,居然还死命挣扎着叫嚣。这货似乎很不甘心,他是多尔衮的中军将领,还没来得及打仗部队就溃了。

    很快又有一个俘虏押来,问吴三桂:“这是谁?”

    吴三桂端详良久,摇头说:“不认识。”

    这俘虏嘶吼道:“爷爷叫张库,太宗(黄台吉)钦赐的满洲巴图鲁!”

    “被抓了还凶!”俘虏他的大同军官,顿时一脚踹过去。

    张库摔在泥水里,硬着脖子说:“我不服,你们使妖法,是勇士就真刀真枪重新杀一场!”

    “哈哈哈哈!”

    大同将士哄笑起来。

    说实话,就连大同军内部,都没把火铳的皮套子当回事儿。毕竟只能在雨天射击一次,平时完全没有用处,谁知道竟在关键时刻发挥奇效。

    满清那边可不知道,他们以为大同军的火铳,可以在雨中一直射击。

    所以前军崩溃之后,其他清军吓得心惊胆战,完全不敢跟大同军正面作战。加上两翼也陆续崩溃,中军的八旗兵士气跌落,被溃兵一冲就开始撒丫子开溜。

    追击战还在进行着,许多八旗兵累得瘫倒,躺泥地里听天由命等着被抓。

    大同军追到瘫倒,往往抓住一个敌人,就将其原地捆起来,然后自己坐在俘虏身上休息。

    战后统计,斩杀敌军6000余,俘虏敌军八千余,剩下的鞑子全跑了。

    当然不是成建制跑掉的,一些朝西北跑,一些朝东北跑,还有许多逃进东北方的山里。

    多尔衮一路奔至海州,足足等了四天,陆续逃回一些溃兵。他反复清点人数,数万大军,竟只剩五千多人。又等两天,再次逃回来一千余人。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此时,暴雨天气已经结束,隔三差五下几场小雨。

    李正在暴雨之后,率大军直奔海州。阴雨天气,没带太多辎重,火炮也全部留在耀州。

    “弃守海州!”

    多尔衮带着军队继续跑路,海州的驻军和旗丁也跟着逃,一路逃到鞍山都还惊魂不定。

    在鞍山,多尔衮临时整编,把许多旗丁也编进军队。他的兵力再次近万,但严重缺乏军事装备,大部分溃兵在逃跑时,半路都把甲胄给扔了,一些八旗兵甚至把武器扔掉。

    这种缺少武器和甲胄的军队,怎么跟大同军作战?

    李正占领海州,又率军朝鞍山进发。

    多尔衮再次跑路,这回稍微从容一些,鞍山本地的鞑子,还能把财货一起带走。

    李正占领鞍山,终于没有再追。因为轻装前进夺取两城,大同军的粮食不够吃了,得留在鞍山等着军粮送来。

    代善就在辽阳,跟多尔衮大眼瞪小眼。

    “就剩这点八旗兵?”代善一脸的不敢置信。

    多尔衮把情况详细诉说,欲哭无泪道:“南蛮子的火铳厉害,竟能在雨中击发。大雨之中,八旗勇士很难射箭,南蛮子却能自如放铳,这仗可怎么打得赢?”

    代善说道:“南蛮的火铳,我们也缴获过几支,甚至还仿造出几百支。这种火铳,不可能在雨中击发啊。”

    “可火铳就是在雨中响了!”

    多尔衮说道:“我问过逃回来的前军将士,铳响之时,最近的只隔四五步(八九米),最远的也仅有十来步。雨中泥地很难快速冲锋,八旗勇士只能列阵缓缓靠近,南蛮子就是仗着这个,竟在接近几步之后才放铳!”

    代善终于明白了,甚至能想象那种场面。

    大雨,泥泞,八旗军慢如龟爬,一点一点结阵靠近。有的距离八九米,有的距离一二十米,然后……砰砰砰!

    这种仗换谁来指挥,结局都一个样。

    鞑子的前军,直到第三排枪才崩溃,不是他们有多悍勇,而是被当场打蒙了,一下子都没反应过来。

    多尔衮面容憔悴,而且有些心灰意冷。

    他的两白旗损失惨重,顺治的两黄旗也势力大损。而代善父子的两红旗,一半被代善提前调走,一半还在天津打仗,可以说基本没啥损失。

    现在,代善的实力超强,完全就是碾压多尔衮。

    多尔衮说道:“接下来如何做法,二哥你来定夺吧。”

    代善可不想管这烂摊子,他要是能够挑大梁,当初继位的就不是黄台吉了。

    左思右想之下,代善说道:“如今正是雨季,盛京和辽阳城高池深,南蛮子肯定不敢来攻。最要命的是海州没了,豪格、满达海的大军,不能再走官道,只能从更北方回来。速速给豪格传信,让他弃守辽西,带着全军回盛京!”

    大同军占领海州,等于将辽东、辽西给割裂,满清必须把辽西走廊都吐出来。

    什么锦州,什么宁远,什么山海关,屁用也没有。失去粮食供给,留再多兵力驻守,都得活活的饿死在城里。

    ……

    沈阳。

    “太后,不好了,耀州大败!”一个汉人太监,连滚带爬的奔去报信。

    布木布泰惊问道:“贼军杀到哪里了?”

    太监回答:“贼军已占了鞍山,摄政王正在守辽阳。”

    辽阳,就在沈阳的眼皮子底下,布木布泰被吓得不知所措。

    而此时此刻,沈阳城里的汉人,已经在私底下奔走相告了。有兴高采烈者,有惶恐不安者,也有跃跃欲试者。

    沈阳、辽阳这种满清核心统治区域,是有大量汉人自由民存在的。之前被多尔衮迁去关外,后来又全部迁回来,如今城内有大量汉人商贾、工匠,城外也有大量汉人农民和佃户。

    努尔哈赤暴虐不堪,激起汉民一次次反抗。

    黄台吉上位之后,立即进行改革,首先就是宽待汉民。他规定满清贵族和旗丁,最多只能有多少农奴,其余的汉人全部释放,并且划给土地让汉民耕种。

    说句实在话,黄台吉统治下的辽东,只要不被抓来做包衣和农奴,汉人农民的生活甚至比在大明还好。

    这个改革措施,也是黄台吉能迅速稳定危局的关键!

    黄台吉,也在给百姓分田!

    多尔衮撤回辽东这几年,政策逐渐开倒车。土地兼并愈发严重,距离辽阳、沈阳越远,八旗子弟就越是乱来,将汉人农民悉数变成农奴。汉人大地主,也通过高利贷,掠夺农民的土地,将农民变成自己的佃户。

    今年更是风雨欲来,多尔衮为了打仗,汉人农民被盘剥太严重,就连辽阳周边村落,都已经在酝酿农民起义了。

    而投靠清朝的汉奸们,还在互相拆台,他们分为三派。

    一派是范文程、宁完我为代表的老汉奸,大部分在努尔哈赤时投靠。可称一代汉奸。

    一派是孔有德、尚可喜这种黄台吉时期投降的汉奸。可称二代汉奸。

    一派是多尔衮时期,在关外投靠满清的汉奸。可称三代汉奸。

    一代汉奸和二代汉奸,他们的矛盾极深。

    因为二代汉奸投降之后,黄台吉赏赐了大量牲畜和粮食,这些粮食都是一代汉奸那里弄来的。当时,老汉奸们称自己是“旧人”,称孔有德等人是“新人”,埋怨黄台吉有了新人忘了旧人。

    至于三代汉奸,则被一代和二代汉奸共同打压。

    此时此刻,沈阳城内,三代汉奸最是忙碌。他们降清的时间最短,造的孽也最浅,官职和爵位都较低,家产也不怎么丰厚,正在试图造反立功归顺大同朝廷。

    侯方域他爹侯恂,此刻还没死,居然被迫成为三代汉奸们的领袖,都指望侯恂主持大局在沈阳起事。王梓钧的朕